2016-03-25
收藏
转眼间,开学已经两个月了,还有几天就要期中考试了。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一提到期中考试,不少同学十分紧张,看看书本,学了不少知识,但所剩时间不多。下文为初中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练习题:
一、选择 题 (每题2分 共20分 )
1、下列数据中,哪一组能构成直角三角形 ( )
A、1 ,2 ,3 B、5 , 8 ,5
C、3 ,4, 5 D、6 , 8, 12
2、下列函数中,一 次函数为( )
A y=x3 B y=2x2+1 C y= D y=-3x
3、估计 +1的值在( )
A.2到3之间 B.3到4 之间 C.4到5之间 D.5到6之间
4、在实数中: , |-3|, , , ,
0.8080080008(相邻两个8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无理数的个数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5、若点 与点 关于 轴对称,则( )
A. = -2, =-3 B. =2, =3 C. =-2, =3 D. =2, =-3
6、与 相乘,结果是1的数为( )
A、 B、 C、 D、
7、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8、正比例函数y=kx(k0)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y=kx+k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9、过点(-2,-4)的直线是()
A、y=x-2 B、y=x+2 C、y=2x+1 D、y=-2x+1
10. 如图,点 的坐标是 ,若点 在 轴上,
且 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的坐标可能有( )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
11、比较大小: ______
12、 的平方根是 .
13、图象经过(1,2)的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14、已知 的平方根是3,则 =。
15、将直线y=2x向上平移1个单位,
得到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
16、如图,直线a的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 形的面积是 。
17、若点( 1,m)和点(n,2)都在直线y=x-1上,则m+n的值为 。
1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和 ,则斜边上的高为 .
19、已知点(-5,y1),(0,y2)都在直线y= - 3x +2上, 则y1 、 y2大小关系是
20、如图,有一块直角 三角形纸片,直角边AC=6 cm,
BC=8 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
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
等于 。
三、解答题:(共60分)看准、想清、写明
21、计算题(每题4分,共16分)
①( )2- ②
③ ④
22、解方程(每题4分,共8分)
(1)(x-1 ) =27 (2)2x -50=0
23. (8分)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容器,高8cm,底面周长为30cm,在外侧下底的点S处有一只蚂蚁,与蚂蚁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的点F处有食物,求蚂蚁要吃到食物所走的最短路线长度。 (画出侧面展开图并计算)
24、(9分)观察下列一组式的变形过程,然后回答问题:
例1: ,
例2: , ,
利用以上结论解答以下问题:(不必证明)
(1) ; ;
(2)请你用含 ( 为正整数)的关系式表示上述各式子的变形规律。
(3) 利用上面的结论,求下列式子的值。(有过程)
25、(7分)写出如图格点△ABC各顶点的坐标,求出此三角形的周长。
26、(12分)如图, 、 分别表示A步行与B骑车在同一路上行驶的
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
(1)B出发时 与A相距 千米。
(2)B出发后 小时与A相遇。
(3)分别求出A、B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4)出发2小 时,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
(5)通过计算 说明谁先 到达30千米处?
八年级数学答题纸
一、选择题
题号123 45678910
答案
二、填空题
题号1112131415
答案
题号1 617181920
答案
三 、解答题
21、①( )2 -
②
③
④
22、解方程 (1)(x-1 ) =27 (2)2x -50=0
23、
24、(1)
(2)
(3)
25、
26、(1) 千米。
(2) 小时
(3)分别求出A、B行走的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
(4)出发2小时,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5)通过计算说明谁先到达30千米处?
答完后请认真检 查哦!预祝考试顺利!
二、填空题
题号1112131415
答案2
y=2x5y=2x+1
题号1617181920
答案334.83 cm
三、解答题
21、①( )2- =1+2
② =
③ =5
④ =6
23、解方程 (1)(x- 1 ) =27 (2)2x -50=0
x=4 x=5
23、图略
17cm
24、(1) -
-
(2) -
(3)
=-1+10
=9
25、A(2,2) B(-2,-1) C(3,-2)
AB=5
AC=
BC=
周 长=5+ +
26、(1) B出发时与A相距 10 千米。
(2)B出发后 1 小时与A相遇。
(3) SA=5t + 10 SB=15t
(4) SA=20 SB=30 30-20=10km
初中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练习题就分享到这里,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1.2.2函数的表示法(2)课件ppt(人教版高一上)
1.2.1函数的概念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二)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函数的概念(1)课件(人教版高一上)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课件ppt(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
1.1.2两个集合的基本关系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四)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二)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件ppt(新人教版A必修1)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二)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集合(1)课件ppt(新人教版A必修1)
集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
函数的应用(第二课时)课件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二)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函数的概念(2)课件(人教版高一上)
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课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课件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1)
2014年秋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3.1函数的单调性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1)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试题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集合(2)课件ppt(新人教版A必修1)
对数的运算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三)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2.2函数的表示法课件ppt(人教版高一上)
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件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