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3
收藏
【摘要】多做练习题和试卷,可以使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在数学中做到举一反三。在此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提供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测试题,希望给您学习带来帮助,使您学习更上一层楼!
八年级下册数学平行测试题
一、目标导航
1.初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逐步提高推理能力.
2.会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基础过关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是( )
A.同位角相等 B.内错角相等 C.同旁内角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角中,角平分线互相平行的是( )
A.同位角和同旁内角 B.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C.同位角和内错角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已知,如图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 ∥ 的是( )
A.3 B.3 C.5 D.4=180
4.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如图2,可以得到DE∥BC的条件是( )
A.ACB=BAC B.ABC+BAE=180
C.ACB+BAD=180 D.ACB=BAD
6.如图3,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下列四个条件:(1)2,(2)6,(3)7=180,(4)8=180,其中能判定a∥b的条件是( )
A.(1)(3) B.(2)(4) C.(1)(3)(4) D.(1)(2)(3)(4)
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8.如图4,如果2,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AD∥BC B.AB∥CD C.4 D.C
9.如图5,由下列条件可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根据.
(1)2,_________.
(2)3,_________.
(3)ABC+C=180,________.
10.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旁内角的度数之比为3∶2,差为36,那么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1.同垂直于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________.
12.如图6,直线EF分别交AB、CD于G、H.1=60,2=120,那么直线AB与CD的关系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提升
13.已知:如图,2,且BD平分ABC.求证:AB∥CD.
14.已知:如图,AD是一条直线,1=65,2=115.求证:BE∥CF.
15.已知:如图,2,3=100,B=80.求证:EF∥CD.
16.已知:如图,B、E分别是AC、DF上一点, .求证: .
17.如图,已知1,2,ACCE,求证:AB∥DE.
18..如图, 中 , ,点 为垂足,点 分别在 边上,且 .求证: ∥ .
四.聚沙成塔
如图, , ∥ ∥ ,求 .
6.3 为什么它们平行
1.C 2. C 3.B 4.C 5.B 6. D 7.A 8.B 9.(1)AD∥BC (2) AD∥BC (3)AB∥CD 10.平行11.平行 12.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16答案略 17.因为1,ACE+1=180,又ACCE,故ACE=90,2=90,2=90,ABC=90,同理EDC=90,AB∥DE. 18.提示:A=90,AEF=B, AEF+A=9019.提示:A=90,B=60,C=30 ,A:B:C=3:2: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练习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教学设计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补充练习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四课时 用分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连除、乘除混合运算计算课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认识比”教学设计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问题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片断与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大树有多高教案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三课时 比的意义和性质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