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4
收藏
“十几减9”是人教实验版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课本上通过小精灵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元宵节游园会,让学生从这些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我在教学时,也是通过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探索十几减9的算法多样性。课本上在教学十几减9这一内容时,教材上出现了三种算法:一是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二是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三是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3减9就等于几。虽然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时为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破十法”的算理,我还给学生留出了动手摆小棒的时间,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去感知,去理解。但是在最后就明确了两种计算方法:“破十”的方法和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亲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对新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组织教学,不仅能更好地落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现了“我要学”这一教学新理念。同时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教学,学生能从中感悟到学习计算教学的必要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由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下还有几点做得不足:
1、当揭示了想加算减和破十减两种方法之后,应该回过头把复习的内容和新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2、每上完一个环节应该给这个部分做个小结,最后还要给整节课做一个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3、个别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破十法”的算理还不能清晰地表达。在今后的练习中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关注学困生。
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争取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2013届初中升学考试复习数学试题(带答案)
2013年各市实数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2013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实数试题解析
2013年中考数学押轴题分类解析
九年级数学适应考试题(有答案)
2013年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2013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试题分类解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附答案)
2013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试题解析
2013年湖北中考数学方程(组)试题分类解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训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3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四边形试题分类解析
201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周周练试题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同步检测题(附答案)
2013年四边形中考数学题解析
2013年湖北图形的变换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
2013中考数学圆试题解析
中考复习检测数学试题(有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6学年初二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13届九年级数学上册入学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3年湖北三角形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2013年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试题分类解析
2013年中考数学四边形试题解析
中考数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2013年浙江中考数学押轴题归总解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