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7
收藏
数学是科学之王——高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重点讲解,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好的成绩。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重点讲解
1、要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形成与巩固
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概念的引入有四种: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比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是这样引入入概念的……,《认识整万数》是这样引入入概念的……。
概念的形成有三种:对比与类比;恰当运用反例;合理运用变式。比如今天的课中……
概念的巩固有三种:及时复习;重视应用;注重辨析。如……
2、要把握好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
概念本身有自己严密的逻辑体系。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这是概念的确定性。由于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由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因此,作为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小学阶段的概念教学,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如对“数”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开始只是认识1、2、3、……,以后逐渐认识了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又引进了分数(小数),以后又逐渐引进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复数的范围等。又如,对“0”的认识,开始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知道又可以表示该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还知道“0”可以表示界限等。
数学概念的系统性和发展性与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成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如《认识整万数》
因此,教学概念,既要重视概念的阶段性,又要注意到概念发展的连续性,不要在一个知识段中把概念讲“死”,以免影响概念的发展和提高,也不要把后面的要求提到前面,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又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教前面的概念要留有余地,为后继教学打下埋伏。从而处理好掌握概念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重点讲解,对大家有所帮助!
3.4.1 乘法的初步认识|人教课标版
我长高了
3.6.2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人教课标版
“几百几十加减法”案例分析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七)(参考教案二)
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3.3.1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三)(参考教案二)
混合运算(一)(参考教案二)
3.5.1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人教课标版
3.4.2 5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统计——生日》设计意图及反思
《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
直线、线段(参考教案二)
3.5.1 “观察物体”说课与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3.6.2 倍的认识|人教课标版
连加、连减(参考教案二)
3.2.5 加减法的估算|人教课标版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3.6.4 看一看 摆一摆|人教课标版
3.4.1 “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3.6.1 7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位数的读写法(参考教案二)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参考教案二)
以读促学 诱发潜能——听张晨晖《北风和小鱼》一课有感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参考教案二)
3.6.3 8的乘法口诀|人教课标版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六)(参考教案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