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下册《吃西瓜》说课稿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下册《吃西瓜》说课稿

2016-02-03 收藏

一、说教材

《吃西瓜》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的第五课时,是学生刚认识了简单的分数及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为五年级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基础。教材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利用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进而抽象出算法,达到熟练计算。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也理解的较好,但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第一次接触分数计算,理解算理和抽象出算法都会比较困难。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的情境,借助对直观图形的操作,逐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

三、教材处理

本节课我充分尊重教材,将整节课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同时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通过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如何计算1减几分之几的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基于上述设想,为了有效的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在这里我设计了两个复习环节:

一是利用不同图形动手折、画请出自己的分数朋友;

二是帮助老师请出4/4,继而再用图形表示出类似于4/4这样的分数。

这是我采纳网友的建议,将旧知的复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对旧知的复习。类似于4/4这样的分数意义的感知,渗透了单位1,为解决难点埋下了伏笔。这个环节课堂上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让学生听故事提炼数学信息。接着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此时及时切入到本节课要解决的三个分数问题。

新课伊始,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信息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新知教学作好情感上的铺垫。

(三) 实践探究,解决问题

此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

分四个层次:

1、根据问题列式,猜想结果;

2、同桌合作利用图形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3、讨论交流理解算理;

4、练习计算加法算式,在观察讨论中抽象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

这一步是学生初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抽象的数学知识,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探索同分母分数减法。

由于有了上一步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里我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在集体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在观察与讨论中对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完成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概括的过渡。在这一步学生剪的时候出现了认识上的错误,我及时抓住这一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讨论错误产生的原因,进而发现了用擦的方法表示减的过程更加直观,简便。

这两步教学中分别讨论加减法计算方法有些费时费力,再设计时将综合起来概括,这样会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步:探索1减几分之几。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除了在复习阶段进行铺垫之外,我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 独立思考,列出8/8-5/8这个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说说想法。然后教师启发列出1-5/8这

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1代表什么?再利用图形来探索如何计算。接着出示两个带有图形的算式,1-2/5= 1-5/6= 让学生计算,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将整体1化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讨论概括出1-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这一步教学,在课堂实践中发现,经过前面的铺垫,学生在课堂上再利用图形操作探索1-5/8怎样计算已显多余。再设计时,可直接思考、讨论怎样计算,会更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上这三大步教学,采用了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根据网友的建议:数学练习要游戏化,避免枯燥,我将教材中习题置于游戏中:

1、分彩带。目的是既检验学生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又丰富了学生对于线段图这种数学模型的感知。

2、赢礼物。让学生通过计算帮助小熊兄弟俩赢礼物。目的是脱离对直观图形的依赖,进行直接计算,锻炼抽象思维能力。

3、吃蛋糕。通过计算,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其爱上数学。

课堂上学生的积极踊跃,足以证明了网友们建议的正确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学生谈一谈有什么收获,怎么学到的。总结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过程,体现发展性。

课后安排调查本校男女学生数,并提出有关分数方面的问题。把学生探究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生活中,让数学问题成为学生乐于交流探讨的话题,真正把数学变成生活中的数学。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性说课,希望专家给予指导。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