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猜一猜》说课稿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猜一猜》说课稿

2016-02-03 收藏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事件可能发生或一定发生、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知道事件发生有几种可能的结果,体会可能性结果是有大小的。教材中提供了转转盘、抛图钉和摸球3个实验活动,其中猜测转转盘的结果目的是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抛图钉实验进一步研究简单事件发生的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摸球实验是由摸出一个球来列举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及不同结果的可能性大小,然后进一步探讨复杂的摸出2个球的所有可能结果。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猜测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活动来体验随机事件中所蕴涵的规律,突出实验在研究随机现象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可能性试验的具体试验,感受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列举出事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摸球、抛纸杯、摸球等活动的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经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到动手试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并利用数据进行猜测与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在猜想、实验、操作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积极思考的习惯。学会和同伴交换意见,发展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些,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小些。

教学难点:

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还将借助自制的教具如转盘、红白黄三种颜色的乒乓球、纸盒等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我以三个活动贯穿整堂课:

1、以学生身边常见的一种活动转转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亲身体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会有直观的感受。并且让学生在猜的基础上再实际动手转动转盘,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通过抛纸杯的试验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描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大小。

3、通过摸球活动使学生体会对事物判断应有一定的根据,猜测也要科学地进行,不能盲目瞎猜,培养学生不遗漏地列举出事情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的能力。

三、说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着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按课程标准来上课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修改和重组了教材,通过利用实践活动,努力贯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力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获得的过程。

(一)故事导入,复习旧知

一上课,我准备口述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我说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同学们想想这个农民还能捡到兔子吗?

以学生喜欢的故事引出上学期学过的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回忆起旧知,同时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内驱力,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下面的教学聚集动力。这时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刚才同学们猜测时用到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可能性的问题(出示课题猜一猜)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最爱。游戏教学以其内在的趣味性诱发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启动和调节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因此在这一层次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猜地方法,我设计了三次猜的游戏,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猜之中掌握猜的技巧:

1、转盘游戏。

出示三种转盘:蓝色部分大于黄色部分、蓝色部分和黄色部分等大、红色部分最大蓝色部分次之黄色部分再次这三种转盘。先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猜测,让学生通过猜一猜,再转一转的方法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同时感受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于转盘来讲,哪种颜色的面积越大,那么指针停在这种颜色的可能性越大。

2、抛纸杯,自主探究。

(1)问个问题让学生猜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现在,老师手里拿着一样东西,在你们小组长的桌上也有,请你猜猜是什么?

(2)分小组来做这个抛纸杯的试验,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先独立活动,每人抛5次,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抛纸杯表格中。抛完以后,小组长汇总,把现每种情况的次数进行合计。组长统计完以后,观察组长记录的表格,最后全班汇报,得出结论。

(3)让学生通过实验、汇报等一系列的活动感受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得出结论:纸杯落地后,三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不一样,侧放的可能性大。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 通过抛纸杯的试验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描述、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3、摸球活动

通过抛纸杯,学生已经知道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接下来的摸球游戏进一步证明这个结论。

1、当箱子里有1白2黄球时,任意摸一个球有两种结果,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先让学生猜测可能性填写在课本上,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2、当箱子里有1白2黄3红球时,任意摸一个球,可能出现三种结果,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同样先让学生猜测可能性填写在课本上,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通过着两个游戏,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讨论:当箱子里有二个白球,二个黄球时,可能出现哪些结果,此时不需要实验,学生经过讨论就能说出结果,学生经过讨论会说出所有的结果。

在这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一方面是帮助学生由前面的直观感受培养抽象思维,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另一方面,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经历猜测、实验、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过程,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认识到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走进生活,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课的末尾我准备对学生说: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存在可能性的知识,我们也可以用可能性的知识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翻开课本第74页的你知道吗,让学生读一读,说说明天要带伞吗?为什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总结全课,回归生活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准备向学生提出: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要过去了,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要对大家说吗?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不但学会反思和评价自己,而且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人,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最后总结: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习中有心人,不但能从课本中学到知识,从生活中也能获得更多的知识。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将学习和探究延续到课堂之外。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