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1
收藏
分数乘法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实现新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导学稿上设计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联系旧知再小组中自行探究,例如:教学3/105,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求5个3/10相加的和,也就是求 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 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53/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53/10,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哪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
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练习计算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5的结果。
总之,在上数学课时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转变为会学,真正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三上《观察物体》PPT课件之一
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分之一》PPT课件之三
苏教版数学三上《除法的验算》PPT课件之三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练习课PPT课件
《比较数的大小》(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时间计算》PPT课件之一
苏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之一
苏教版数学三上《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PPT课件之一
《周长的认识》(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数学三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PPT课件之四
苏教版数学三上《除法的验算》PPT课件之五
《比较数的大小练习课》(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周长》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数学三上《观察物体》PPT课件之三
苏教版数学三上《除法的验算》PPT课件之二
《除法复习》1(苏教版三年级上)
苏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大小比较》PPT课件
苏教版数学三上《简单的时间计算》PPT课件之三
苏教版数学三上《观察物体》PPT课件之四
苏教版数学三上《除法的验算》PPT课件之四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整千数》PPT课件之三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整千数》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数学三上《除法》(二)PPT课件
苏教版数学三上《观察物体》PPT课件之五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简单的分数》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数学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数学三上《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PPT课件之二
苏教版数学三上《除法的验算》PPT课件之一
苏教版数学三上《几分之几》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