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0
收藏
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深受启发。由于马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自制的),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拼摆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本课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最大限度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活动热情很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因为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知识,还让学生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增进了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从活动中形成了数学意识,学会了创造。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自己去发现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要是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时间在合理些,后面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就能得到训练,那样效果会更好。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PPT课件
新人教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学案
1.1七年级上正数和负数 课件(第一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试卷一(含答案)
1.1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1
1.1正数和负数 同步练习2
初一数学上正数与负数 优秀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课件
新人教版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学案
七年级上精品课件-正数与负数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 同步课堂 练习精讲PPT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 PPT课件
1.1正数和负数课堂小练
数学课件PPT_认识形状
七年级上册 1.1正数和负数 教案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 PPT课件
《一元二次方程》基础知识点精选练习题(含答案)
2015年新课标一卷理科数学试题解析
27.3 位似 PPT课件
27.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PPT课件
八年级上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2课时)教案
26.1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课件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 PPT课件
26.1 二次函数复习 课件
13.1 轴对称 PPT课件3
13.1 轴对称 PPT课件1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1课时) 同步课堂 练习精讲PPT
27.1 图形的相似2 PPT课件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第3课时)同步练习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4 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