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0
收藏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整除与除尽的联系与区别;
(2)理解用乘和除 这两种找因数方法的联系,看到一个整除算式能够全面地理解其中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3)理解并掌握一个数因数的特点,初步感知因数个数的特点。
基本技能:
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整除、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学会有序的找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因数、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2、理解用乘和除 这两种找因数方法的联系
教具准备:
课件、小正方形、作业纸
教学过程:
(加下划线的部分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内容)
一、课前交流
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上堂数学课,感到非常的高兴。你高兴吗?
生:高兴。
师:那我现在就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了)你们是我的(学生)。
师:我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师生关系。
师:我们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好多的关系,你还能举个类似的例子吗?(谁和谁构成什么关系?)
生:
师:那我能不能说老师是师生关系呢?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老师一个人不能代表师生关系。
师:我自己只能代表一方面,不能代表你们。构不成关系。
师:在我们数学的王国里,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学习。板书:因数和倍数
师:准备好了吗?可以上课吗?上课。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关系、父子关系等人与人的各种关系渗透相互依存的关系,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知道整除的和除尽的关系,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把算式分分类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摆一摆的小游戏。在黑板上分类
生:
师: 板书:除尽、除不尽(集合圈)
①1.53=0.5 ④147=2 ⑦208=2.5
②279= 3 ⑤106=1.666 ⑧3.60.4=9
③103=3.33 ⑥165=3.2
师:大家再来看看这几道除法算式中的数,都是一些什么数?
生:整数 (板书:整数)
师:被除数、除数、商都是(整数)。我们可以说是整除。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因数和倍数就是在整数的范围内研究的,一般不包括0。(板书:非0)
判断几个算式(投影)3311=3 1.20.2=6 72=31
(二)、自学,理解、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以12 3 = 4
为例,先请同学们自学大屏幕中的知识,看看从中你知道什么?
1、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在12 3 = 4和12 4 = 3中,我们可以说3和4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
3、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再指名让学生根据算式182=9,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强化学生对于因数、倍数的理解。)
师:谁能结合这道题(56=30)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我们根据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就能一个数的两个因数
师:谁能出道这样的乘法或除法算式,让大家再来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师:在乘法算式、除法算式里两个数之间都有因数、倍数的关系,在4和20中
中有没有因数倍数关系?你怎样想的?
生:4是20的因数,20是4的倍数。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45=20
师:他想到了乘法算式,还可以想到那个算是?
生2:204=5
【若学生会,只是表达不清楚,此时老师可以说:对啊,怎么说呢?借助算式想一想。】
(设计意图:自学内容是书上的例题,内容很简单,但学生却较难理解,所以在这里,注重了让学生自学后的汇报与小结,同位互相说,再指名说,练习,指名出题。环节虽多但很紧凑,便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意义。)
8和24中,8和2中
师:你有什么发现?(此时课件中的两个8变红)
生:都有8.
师:对啊,都有8,可8一会儿是24的因数,一会儿又是2的倍数,一会儿因数,一会儿倍数,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课件中的8变红,突出8,在同中求异,从而更加深入理解因数与倍数是两个整数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个数,在和不同数的组合中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师:8一会儿是24的因数,一会儿又是2的倍数关键是与什么有关?
生:另一个数。
师:也就是因数和倍数实际上指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停顿,让学生说出关系),就像我们说的师生关系一样,那能说8是因数吗?8是倍数吗?为什么?
生:因为8自己决定不了,它可能是因数,也可能是倍数。
师:所以,在说因数、倍数时,我们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与倍数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一种关系
想一想:40.2=20有无因数倍数关系?
三、探寻找因数的方法
师:试一试,你能从中选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因数吗?
2, 3, 5, 6,12
师:2、3、6都是12的因数,还有吗?有没有好的方法,把12的因数一个不漏的全部找到?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纸3题(1),需要借助算式的把算式写在下面
预设:可能会有如下情况
(一)
组1:除法一对对找
组2:乘法一对对找或一个一个的找
师:一次找几个?
生:
师:从几开始找?
生:
师:也就是从1开始,一对对的找。找到了1,也就找到了12,1后面是2,找找到了2,也就找到了6,依次往下。
师:为什么不试5?
生:因为5不是12的因数。
师:我们一起再来说说12的因数,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两头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既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让学生再次深刻体会因数是在整除范围内研究的。)
师:18的因数有?你;来说我来写
师:再来练几个,完成作业纸。
48的因数有: 57的因数有:
97的因数有: 2的因数有:
9的因数有:一对一对找为什么只有3个? 15的因数有:
1的因数有:只有一个 16的因数有:
学生汇报
师: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发现)
师: 因数 最小 最大
(课件中出示学生的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
四、练习
判断
1.因为35=15,所以15是倍数,3和5是因数。 ()
2.2.8是7的倍数。()
3.任何一个自然数(0除外)至少有两个因数。()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本节课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内化知识)
六、拓展
小明、小红和小丽分别用48个、81个和9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谁的摆法多?为什么?
七、课后检测
数学思考:
(1) 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方法与什么有关系?
(2) 找因数都是成对找的,为什么有些数的因数却有单数个?有单数个因数的数都是些什么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测试题
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课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AB卷)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分数除法混合计算题
【解析版】郑州四十八中2015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高一数学2015国庆节作业
认识钟表课件|ppt|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
【解析版】鹿邑县实验中学2015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题(100道)
【解析版】轩辕中学2015年七年级上期末数学模拟试卷(3)
【解析版】本溪十二中2015学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卷
2015—2016学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2单元测试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奥数练习题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专项练习题
【解析版】本溪实验中学2015年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解析版】上街实验初级中学2015年七年级上期末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进位加法》练习题
【解析版】潘集区西部片区2015年七年级上期末抽考试卷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含答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元角分换算》练习题
【解析版】锦州实验中学2015年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年级数学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练习题(100题)
【解析版】河南省周口市2015年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