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2014最新数学初二巩固训练《全等三角形》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 ,则图1中互相平行的直线组数有( ) A.0 B.1 C.2 D.3 2. 如图2,在和中,AB=DE,∠A=∠D,若证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 的选法是( ) A. ∠B=∠E B. ∠C=∠F C. BC=EF D. AC=DF 3. 下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是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②和③ D.①和③ AC=AD,BC=BD,那么全等三角的对数是( ) A. 1 B. 2 C.3 D.4 5.如图5,△ABC中,∠C=90º,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垂足为E,且CD=6cm,则DE的长为( ) A. 4cm B.6cm C.8cm D.10cm 6.如图6,在△ABD和△ACE都是等边三角形,则ADC≌ΔABE的根据是( )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7.如图7,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带②去 C.带③去 D.带①和②去 8.如图从下列四个条件:①BC=B′C, ②AC=A′C,③∠A′C=∠B′CB,④AB=A′B′中,任取三个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如图,△ABC的三边AB、BC、CA长分别是
20、
30、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ABOS△BCO:S△CAO等于A.1:1:1 B.1: 2:3 C.2:3:4 D.3:4:5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1.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为23,BC=4,则△DEF等于______cm.,要使⊿≌⊿,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13.如图11,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 ”. 1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cm和9 cm,则它的周长是__ ___cm. 15.如图12,BF、CF是△ABC的两个外角的平分线。交点为F,若∠A=500,则∠BFC= 度. 16.如图14, 已知:AB⊥BC, BE⊥AC,∠1=∠2,AD=AB, 则①BF=DF,②DF=BC,③∠ADF=∠C=∠ABE,④FD∥BC, ⑤∠CAB=∠CBE=∠DFE 其中正确____ _ (只填序号)
三、解答题(17题6分,18题~19题每题7分,20题~23题8分,共52分) 17. 尺轨作图题(共6分) 已知:∠AOB 求作:∠,使∠=∠AO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8.如图,已知:M是AB的中点,MC=MD,∠1=∠2. 求证:AC=BD.(7分) 21. 如图,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线上,下面有四个条件,请你从中选三个作为题设,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写出一个正确的命题,并加以证明.AB=DE,②AB∥DE,③AC∥DF,④BE=CF. 已知: 求证: 证明: 23. 如图①,E、F分别为线段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AC于E,BF⊥AC于F,若AB=CD,AF=CE,BD交AC于点M.(8分)
(1)求证:MB=MD,ME=MF
求未知数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案
“除法”教学设计
八加和减5以内的加法
十几加减一位数
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有关0的加、减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认识人民币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后反思
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6、7减几
认物体
100以内数的认识2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购物战略》公开课教案
07学年度(下)教学质量检测(统考)
信息窗一
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公开课教案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9的加减法
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应用题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训练
认识6—9
“认识分米和毫米”,及评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浅谈数学课程的设计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
分与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