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数学初中二年级巩固训练《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教学重点:对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关系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互化关系式的掌握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复习回顾 理解极坐标的建立及极径和极角的几何意义 正确画出点的位置,标出极径和极角,借助几何意义归结到三角形中求解 思考 平面内的一个点既可以用直角坐标表示,也可以用极坐标表示。那么,这两种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讲解新课: 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为极点,轴的正半轴为极轴,且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平面内任意一点P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和,则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两组公式: 说明1上述公式即为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2通常情况下,将点的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时,取≥0,≤≤。 3 化公式的三个前提条件
(1) 极点与直角坐标系的原点重合;
(2) 极轴与直角坐标系的x轴的正半轴重合;
(3) 两种坐标系的单位长度相同.
三、数学应用 例1
(1)把点M 的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
(2)把点P的直角坐标化成极坐标。 变式训练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求A,B两点的距离 例2若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已知A的极坐标求它的直角坐标, 已知点B和点C的直角坐标为 求它们的极坐标.>0,0≤<2) 变式训练 把下列个点的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限定>0,0≤<) 例3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 求A,B中点的极坐标. 变式训练 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三点. 判断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四、小 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平面内任意一点P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和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21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6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16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13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18
高考数学新题强化训练5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11
高考数学新题强化训练4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2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10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10
2014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前抢分单元训练题11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20
2014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前抢分单元训练题12
2014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前抢分单元训练题6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12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3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23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20
高考数学新题强化训练9
高考数学新题强化训练26
2014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前抢分单元训练题15
2014届高考数学第一轮考前抢分单元训练题17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22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5
高考数学新题强化训练3
2014届高考理科数学知识点第一轮训练题19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7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8
高考数学第一轮课时精练测试题9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