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最新数学基础八年级训练《梯形
(二)》
一、回答下列问题 1.梯形问题通常是通过分割和拼接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其分割拼接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如图):
(1)平移一腰,即从梯形的一个顶点______,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图1所示);
(2)从同一底的两端______,把梯形分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图2所示);
(3)平移对角线,即过底的一端______,可以借助新得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来研究梯形(图3所示);
(4)延长梯形的两腰______,得到两个三角形,如果梯形是等腰梯形,则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图4所示);
(5)以梯形一腰的中点为______,作某图形的中心对称图形(图
5、图6所示);
(6)以梯形一腰为______,作梯形的轴对称图形(图7所示).
二、填空题 2.等腰梯形ABCD中,AD∥BC,若AD=3,AB=4,BC=7,则∠B=______ 3.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AB∥CD,CB⊥AB,△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则BC=______. 4.在梯形ABCD中,AD∥BC,AD=5,BC=7,若E为DC的中点,射线AE交BC的延长线于F点,则BF=______.
三、选择题 5.梯形ABCD中,AD∥BC,若对角线AC⊥BD,且AC=5cm,BD=12cm,则梯形的面积等于( ). (A)30cm2 (B)60cm2 (C)90cm2 (D)169cm2 6.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平分∠BAD,∠B=60°,CD=2,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A) (B)6 (C) (D)12 7.等腰梯形ABCD中,AB∥CD,AD=BC=8,AB=10,CD=6,则梯形ABCD的面积是( ). (A) (B) (C) (D) 综合、运用、诊断
一、解答题 8.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C+AD.求∠DBC的度数. 9.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60°,AC⊥BD,AB=4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10.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C=45°,AD=1,BC=4,E为AB中点,EF∥DC交BC于点F,求EF的长. 1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AC,∠B=45°,AD=,BC=4,求DC的长. 拓展、探究、思考
一、解答题 12.如图,梯形纸片ABCD中,AD∥BC且AB≠DC.设AD=a,BC=b.过AD中点和BC中点的直线可将梯形纸片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你再设计一种方法:只需用剪子一次就可将梯形纸片ABCD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画出设计的图形并简要说明你的分割方法. 13.
(1)探究新知: 如图,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①如图,点M,N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试证明:MN∥EF. ②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 N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判断MN与EF是否平行.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2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4
二年级数学看一看和摆一摆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
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读写教案
二年级数学周长的认学案
二年级数学数一数与乘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
二年级数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1-5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2
二年级数学加法的验算
二年级数学分一分与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
二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教案
二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教案1
二年级数学统计与猜测教案
二年级数学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
二年级数学破五减的珠算减法
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2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计划
二年级数学分一分与除法教案1
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乘加减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不连续进位的笔算加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