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2
收藏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2015初二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24分)
1.将一个图形绕 沿 转动 ,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 ,这个定点称为 ,转动的角称为 .
2.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cm,则CD= cm.
3.旋转不改变图形的 和 .
4.如图1,△ABC是由△DEF平移得到的,∠B=40°,∠D=70°,则∠DEF= ,∠BAC= ,∠F= .
[
5.如图2,长方体 中,由表面ABCD通过平移可以与之重合的面是 .
6.已知两个重合的正方形纸片 ,边长为4
厘米,其中ABCD沿BA方向平移3厘米(如图3),平移后的
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如图4,已知AB⊥AC,AD⊥AE,AB=AC,AD=AE,BD交AC、EC于点P、F,AD与EC交于Q,则将△ABD绕点 , 时针旋转 度后能与图中
的 重合.
8.如图5,正方形ABCD经过旋转后到达正方形AEFG的位置,则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角是 度,点C的对应点是点 .
二、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将面积为6m2的梯形向左上方平移了5m后,得到新的梯形的面积是( )
A.30m2 B.6m2 C.5m2 D.15m2
2.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 )
A.不改变图形的大小与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B.不改变图形的位置,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C.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D.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形状
3.已知线段AB=3厘米,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动到 点,端点B移动到点 ,且 厘米,则 等于( )
A.2厘米 B.3厘米 C.5厘米 D.8厘米
4.若 是由∠ABC经过平移得到的,则当∠ABC=34°时, 等于( )
A.34° B.56° C.124° D.146°
5.下列现象不属于旋转的是( )
A.摩托车急刹车时向前滑动
B.汽车在运动过程中车轮的转动
C.拧开自来水龙头的过程
D.钟表上时针的匀速转动
6.有一种几何图形,它绕某一点无论旋转多少度,所得的图形都与原图形重合,这个几何图形是( )
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六边形 D.圆
7.钟表2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 )
A.30° B.45° C.22. 5° D.15°
8.要使正方形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将它绕中心顺时针旋转( )
A.30° B.60° C. 90° D.120°
第八单元 统计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估算
百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小学数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整理和复习(1)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平均分
小学数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公开课教案(精)
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近似数
五年级下册《 分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体积单位的进率)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练习课》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同步练习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公开课教案(2、5的倍数的特征)
找规律(数列)
统计练习
1-5的认识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垂直教学过程
《简单推理》教学设计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
五年级下册《假分数化成整数或代数》公开课教案(各版通用)
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数字与信息>公开课教案
用除法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单元教学计划)》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认识分数整理与复习》公开课教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