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11
收藏
本次 参加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小学数学班的学习研修,这既是教育发展形势的新要求,更是对教师提升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工作后劲的关爱和期待。在这阶时间的学习中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开阔了教育视野、增长了新知识、提高了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现就自己在这次研修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知数学概念课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主体重新建构的过程,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很容易显示某些数学概念的动态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个让学生参与的认知环境。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前都是用剪纸拼接和度量的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但由于实际操作有误差,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讲此内容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头脑里有一定的印象,然后利用“几何画板”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它的三个内角并求和,然后拖动三角形的顶点任意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总是180度。前后印证,使学生产生了很大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的欲望。再如讲解“轴对称”概念时,我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连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数学实验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试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精选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试题
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习题
北京版数学一上第一课时《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试题
2016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寒假作业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试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习题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法》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式与方程》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寒假作业之计算能力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百分数的应用》试题
苏教版数学《分数乘法》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式与方程》试题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初步认识》试题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物体位置的确定》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体积》试题
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试题
北京版数学一上第二课时《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试题:百分数的应用
西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5以内数的加法》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
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寒假作业题
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试题
六年级数学试题:《认识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数的运算》试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与变换》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