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教学内容: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例5及“做一做”、以及练习二中的3、5、6、7题)
教学建议:
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接触了千米,并明确了千米与米的进率,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长度观念,
这里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时,应注意出示例5后,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组织反馈,并在全班交流填写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当然,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当中。做一做中安排的内容是在数轴上填写合适的数,涉及到千米和米的换算。
练习中的第5题,可以有不同的路线。例如,可以从邮局出发途经学校、医院最后到体育场(公园)是1千米。也可能有的学生会说,学校到邮局不到 250米,差不多有200米,所以校途经邮局、少年宫到体育场(公园)也是1千米。教学中,不要仅仅关注结果,要多给学生说理的机会。
第6*题,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时间的计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知道从8时到12时是4小时(如数钟面刻度、用减法计算等)。在解决问题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接触过80×4、308÷4
等式题,可以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如果有的学生会计算80×4,也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千米和米之间 的进率关系,并且学会根据它们之间的进率关系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2.通过“换算”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类比、迁移的能力,使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单位换算过程中的推算过程。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表内乘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多边形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和可能性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教案(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时、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统计(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轴对称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图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笔算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田园风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3、4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位置和方向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米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确定位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除乘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图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7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除法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练习课(二)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乘法口诀表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有趣的七巧板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平均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一)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厘米和米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