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一)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其中 “用数学”在前面已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只是没有用标题的形式明确给出。在这里出现“用数学”的标题,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用数学分别集中起来复习。这样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以及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20以内的数”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与数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数的顺序”主要使学生熟悉0~20各数排列顺序,以及各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数的序数含义”主要使学生进一步巩固11~20各数序数含义。“20以内数的组成”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11~20各数是由1个10和几个1组成的。
2.“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计算主要有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中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论是数范围,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怎样计算,并很快说出得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3.“认识图形”的复习。
本学期主要学生的活动学习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
4.“认识钟表”的复习。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知道整时和半时。复习中,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5.“用数学”的复习。
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本单元的复习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第117页第7题,画面是一个停车场上已经停放了9辆汽车,同时还有几辆车正开进停车场,但有的汽车没有画全。如果只看画面,很难说出又开来了几辆汽车。题目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说明“又开来了6 辆”。使学生知道,画面上所画出的开来的汽车并没有画全,要解决“现在有几辆车”的问题,只数出画面上的汽车是不够的,必须利用“又开来了6辆”这个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通过家长与孩子的对话给出条件和问题,学生根据用比较抽象的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解答。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小学数学日记:妈妈巧设陷阱
2016小升初数学真题训练及答案
2016小升初数学常考知识点复习:小数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升初数学数的读法与写法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数学常考图形公式汇总
小升初数学重量单位换算知识点
16年高考数学二轮辅导常用的抛物线公式总结
苏教版2016小升初数学模拟检测
看看啊
2016中考数学考场答题技巧
四年级数学小故事三则
2016数学小游戏:奶奶的方格布
盘点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线性规划知识要点
品读小学数学日记之面积计算
解析数学小游戏:采蘑菇的阿姨
2016小学数学文化之计量单位对口歌
2016中学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
2016小升初数学模拟试题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总结:体(容)积单位换算
小升初数学基本公式汇总
2016数学小游戏之火柴游戏(10根)
2016小学数学趣味小故事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定理记忆口诀总结
总结2016高考数学二轮复习立体几何的知识点
高考数学2016年二轮复习常用的椭圆公式总结
2016年小升初数学面积单位换算知识点
小学数学日记:有趣的车牌号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训练(带两种解法)
小升初数学流水行程专项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