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6
收藏
学生观察并讨论:1981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天数表,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每四年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
教师:我们一起来算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1900÷4=475)
教师提问:1900年是4的倍数,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又是为什么呢?
教师说明: 这是由于一年的时间长短,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来定的.我国古代的科学水平是非常先进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测出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 365天多一些.后来,经过科学家精确计算,得出其精确时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按 365天来计算,每过四年就多出将近一天的时间.因此,规定每四年的二月份增加一日,以补上过去少算的时间.但这样实际上每四年又要亏一点,推到100年时,亏了又将近一日,所以规定到公元整百年时不增加这一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
教师总结归纳:我们把二月份是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把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可以这样记: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判断练习.
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1990年 1908年 2000年 1998年 2100年
3.教学便于记忆“大小月”的方法.【演示课件“时间单位的记忆”】
①歌诀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
②拳记法.
教师说明方法:举起你的左手拳头,背向自己,从右往左数月份,再从左数回右.
教师示范:从1月数到12月.
教师带领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数.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①一年有多少个月?
②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
③平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
④2000年一、二、三月一共有多少天?
⑤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订正:
①一年有12个月.
②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是小月.
③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有29天.
④31+29+31=91(天) 或 31×2+29=91(天).
⑤小强是2月29日出生的.
2.判断正误.
①二月是小月.( )
②每年都有365天.( )
③2010年是闰年,全年有 366天.( )
④3年是36个月.( )
订正:①(×) ②(×) ③(×) ④(√)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
1.明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明年有多少天?有多少星期零多少天?
2.为算出全年的天数,平平把12个月每月的天数都加了起来.你能想出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列出算式.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自制“趣味年历”
活动目的
1.巩固学生对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2.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联想、迁移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合作意识.
活动步骤
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明年的趣味年历.
讨论: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如:对今年年历的调查、查询制作每月月历的信息、要准备的材料、用具等)
动手制作并装饰年历.
应用年历:说说一年中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年历上进行标注.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AI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正确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谈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试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一等奖论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入新课三法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有关计算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字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两个冷点问题的思考
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谈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从一次失败的小组合作中想到
小学数学论文: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引导学习反思 促进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时弊与对策
浅谈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优秀论文选:课堂提问,引领学生走向发展
小学数学的阅读理解指导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谈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对小学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新感悟
应用题说理训练尝试
春苗随笔
老师威信建立方法
巧用态势语言于数学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