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收藏
反思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来设计的。上课伊始,以摘苹果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题以小动物为主题,使孩子们一直沉浸在童话故事情节中,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且从中的课件画面,让孩子们看得入迷,不宜走神,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了他们“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在练习设计中,有趣的“小竞赛”练习,使孩子们在“玩”中进一步理解,掌握新知,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反思三:注意习题的层次性和开放性
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讲究层次性和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反思四:自主学习的质量不够高
一般来说,小学生都有好表现的心理,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而我有时却恰巧没有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这样他们的“表现”得不到肯定,如果这样下去,就会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心理容易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待每个学生,恰当地把握评价他们的尺寸,即使错误的,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而是要通过讨论使他们认识到错误之处,给予他们重新思考的机会,直至获得正确的答案,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强化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热情,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4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8、9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1~5的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法 》教案(一)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体积和容积的认识 》教案(四)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策略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案(三)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教案(三)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案(五)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左、右》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课堂环境现状与改善对策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19年西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案(八)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学习素养小学生数学论文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2.立体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八)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五)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6、7的认识和加减法第2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