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好课前精心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处理好课前精心预设...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如何处理好...

如何处理好课前精心预设和课堂动态生成?

2015-12-31 收藏

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文本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老师若能敏感地捕捉住其中有价值的因素,定会生长出比“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创造出更多的具有新价值的东西。预设和生成是辨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那种片面强调“动态生成”,甚至用“动态生成”否定必要预设的做法,是错误的,它在实际教学中会造成“自由生成”和“无序生成”的可怕后果。理想的课堂是在有价值的活动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动态生成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做到:

1、弹性的教学预案。

眼动态生成的观点,课堂不再完全是预设的“计划”课堂。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弹性的教学方案,课堂中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需要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叶澜教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强调“生成”,先要解决好“预设”。我们不能等走进课堂时,才发现学生有着许多与“预设”不相符的地方。我们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思考:学生学习的起点在什么地方?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什么更加感兴趣?旧知与新知的距离有多大?需要给学生一些暗示吗?这些暗示会不会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学生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或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能作出怎样的回答?这些,我们在预设时,必须了解,必须关注。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生成而忽视预设。只有在预设上多下工夫,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成的问题。

2、民主的课堂氛围。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支持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的积极的互相推动。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群体之上,个体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这种课堂怎么会有动态生成的资源呢?因此,教师应营造一种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教师易于把握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使师生、生生互动达到最高点,促成动态资源的生成。

3、自主开放的空间。

课堂上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解答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总结,自己去获取。少一些“打乒乓式的你来我挡”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促成动态资源的生成。

4、教师要富有智慧和激情。

课堂中的教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目光,才能善于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师还要富有激情,把乐观、热诚、幽默带进课堂,善于自嘲,敢于暴露真实的自我,用可亲可敬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活学生,而学生的激情反过来又会带动教师的兴奋情绪,在激情与激情的碰撞中产生灵感的火花,促成动态资源的生成。

当然,我们在十分重视“动态生成”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的整体目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既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有效性,分清轻重缓急,分别对待;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选择;同时还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组织有效的教学。让有效的教学资源成为“动态生成”的切入点,让预设目标成为“动态生成”的支撑点,让学生积极的情感成为“动态生成”的催化剂——让预设在生成中升华。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