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1
收藏
在某次教研活动中,有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关于教学的有效性,是否有了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就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果不能,如何才能使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转化成有效、精彩的课堂教学?显然,需要努力提高的方面和尚待解决的问题不一而足。但笔者以为良好的教学习惯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个教学习惯中也以“自我反问”最为关键,因为“自我反问”能够促使自己将预设的教学目标更有效地转化成恰当的教学行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作哪些自我反问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陋的做法和浅显的认识。
自我反问一: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和愉悦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实施教学时,我们都应该反问自己:我有没有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我的学生有没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随机听课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类课:课始的课堂可称得上“热热闹闹”,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思维敏捷,但步入巩固环节后,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冷寂,大量机械、重复、无味的问题让学生“疲于奔命”……且不论这样的教学是否精彩,就教学效果而言恐怕也差强人意!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情景在日常教学中并不鲜见!究其原因,固然有诸多的方面和因素,但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认识偏差、模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缺乏必要而深刻的认识,只注重课始学生愉悦、积极学习兴趣的激发,疏忽课堂后半段学生学习热情的调动,以致在学习的“疲劳”时期仍让学生进行机械、枯燥的练习,出现越来越冷清的教学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应贯穿课堂的始终,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呈现出有效的课堂教学!
自我反问二:我让学生置疑问难了吗?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及时下的一些数学课堂,多数老师虽也给学生提供置疑问难的机会和时间,但如上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样,也屡次出现类似操作方法失当或运用“不充分”的教学缺憾。例如,教师仅满足出示问题后学生迅速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教学目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什么样的新问题、新想法教师并不非常关心。其实,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新想法,往往充溢着很多有价值且能衍生精彩教学的教学资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不断地反问自己:学生有新想法吗?我让学生置疑问难了吗?
教学中,“置疑问难”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新知前让学生置疑问难,另一种是新知后让学生置疑问难。前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问题是学生自己提的,他们更加关心、更容易生发解决问题的欲望;后者不仅能洞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盲区”和教师教学的不足或失误之处,而且能让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趋向深入,达到全面、深刻的了解,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自我反问三:我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了吗?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参与活动越充分越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认识数学问题,掌握个中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实施教学时我们也要不时地反问自己:这个内容或环节,我应该让学生参与吗?学生的参与充分、深入吗?
如何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笔者以为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探索数学规律或计算公式,要求学生能探究的我们必须预设过程性教学目标,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进行充分、深入的探究,然后借助“智慧共享”等方式来认识数学现象中的规律或得出某问题计算方法。再如,在学合作学习的使用上,对合作的主体来说,要求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问题的探究,任何一个学生都不能例外,组长要肩负起组织者的角色,合作者要承担起参与、协作的责任;对解决同一问题而言,是要求每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思考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力不强的学生解决思维量稍小的问题或采用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或使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从而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自我反问四:我让学生进行学习反思了吗?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话准确的诠释了反思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反思,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检验与再认识的过程。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反思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反思,学生在学习中也需要反思。给学生以“反思”的机会,学生就有了自主消化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的时空,也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保证!因而,在新知教学后,我们必须自我反问:我让学生反思了吗?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或常因满足、倾心于学生间的争论、竞争的教学场面,而忽视学生“反思”的必要的教学环节;或预设了过多教学目标和较多的问题,因时间紧迫而舍弃了反思环节的教学现象,以致学生常常在课中“热热闹闹”,课末“一知半解”,课后“空空如也”。所以,我们必须让类似的课堂沉静下来,给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促使他们进行学习反思,让他们进一步验证数学知识产生的必要性和严谨性,对问题的认识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总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承担着课堂教学优劣的重要责任,需要在教学的全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问,并努力将其转化成显性的有效的教学行为。设若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走向有效、走向深刻,呈现出更多的内涵和生机!
080610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03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1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30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2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7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1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0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16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2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4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702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6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06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11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27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4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24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30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5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6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07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0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19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23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513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05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701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617小升初每天一练
080703小升初每天一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