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0
收藏
品德与生活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开放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就是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传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某些弊端,使品德与生活教学充满思辩色彩,充满生机活力。它以大品德与生活为理念,以开放的氛围为前提,以开放的课堂为核心,以开放的实践为基本渠道,以主体参与贯穿始终,以提高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效为根本,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终极目标。
传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是“封闭”的,“静态”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儿童畅想、畅言,更谈不上思潮涌动,缺少主体参与,即使有一时的热情又能持续多久呢?本学期一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如下:
1、广阔的教学阵地。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2、互动的动态式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学生们主体积极参与,萌发了高度的热情。他们有的提议要成立“小小发明家”协会,有的提出“让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新发现”的要求……虽然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内容。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这时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
三、设计开放式实践活动。《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的实效。
在考核时,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考核与思想品德学习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考核与行为能力的考核相结合;重在平时性考核,形式可采用教师评、自评、小组互评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
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品德与生活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品德与生活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测试题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中的转化
高一数学上册月考检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一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2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2
高一数学上册限时训练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1
高一数学直线和圆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应用单元测试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3
高一数学上册四校期末联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3
高一数学上册一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2
高一数学上册总结复习小题训练9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检测试题
高一数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八年级英语What’sthebestradiostation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1
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同步测试
高一数学上册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1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检测试题1
高一数学上册总结复习小题训练7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2
高一数学立方体在高考题中的考察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4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2
高一数学上册第二次段考测试题3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