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0
收藏
简析:新生入学,思想活跃,积极要求进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学科兴趣较浓,能联系实际生活参与数学活动。但也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们年龄小,思想不成熟,但没有不良倾向。也有个别同学缺少对班集体的关心,没有集体荣誉感。
提高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2、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施教。以人的发展为主。
3、让数学走进生活,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加数学的趣味性及实践活动。
4、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工作目标:
一、学习目标
数学尽量全达标优秀率在80%以上
二、优秀生与学困生的分析与措施
1、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前基础较好。
2、接受能力强,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3、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
提高措施:
1、了解个性爱好,因材施教。
2、提高要求,增加练习难度。训练多项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学困生:
学困生分析:
学习困难,接受理解能力较差。
1、课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良好习惯。
2、家庭教育相对滞后,不能给予有效指导。
提高措施:
1、找出差生原因,课上多给机会,给予关注,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2、目标适当,加强辅导,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积极与家长沟通,探讨教育方法,使学生不断进步。
进度表
周次 | 内容 | 课时 |
1 |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 3 |
2 | 分类 比较 | 4 |
3 | 10以内数的认识 | 4 |
4 | 10以内数的认识 | 4 |
5 | 十一假 | 4 |
6 | 位置与顺序(九月月考) | 3 |
7-11 | 加法和减法(一) 实践活动(一) 认识图形(期中考试 ) (十月月考) | 20 |
12 | 11—20各数的认识 | 4 |
13 | 学看钟表 (十一月月考) | 2 |
加法和减法(二) | 2 | |
14—17 | 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二) (十二月月考) | 16 |
18 | 总复习 | 4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简单的统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数的改写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和比例尺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整数、小数的意义和写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小数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表面积、体积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及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面积计算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体积计算和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小数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比例反比例的比较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四则运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圆柱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的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和表面积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周长的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