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整式的乘法》,下面我就教材、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之后安排的内容,既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应用与推广,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公式作准备。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其得出的过程涉及数形结合,整体代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它在整个初中阶段“数与式”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几何和代数两种方法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整体代换的思想;(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体会到探索与创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推导过程以及法则的归纳和应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指导: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落实各项目标,本节课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以让学生参与为本课的核心,以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尝试法、实践法、讨论法、发现法,让学生全员参与,全员活动,让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特别是让学生展示、点评、质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三、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了“导学达标——探究释疑——拓展延伸——内化迁移”四个基本环节。
1、导学达标:
在这个环节首先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案完成情况,针对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然后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最后再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2、探究释疑:
这一环节一共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了拼图游戏,通过比较所表示的拼出的大长方形面积,从而发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然后和预习案中用代数方法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比较。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本质上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一样都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从而突破了难点,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得出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后,我让学生试着用文字表述它,学生的叙述开始不一定完善,在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则的本质,并最终得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接下来我设计了一道例题,例题是课本的题目,其目的是熟悉、理解法则。完成例1时,教师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法则来做,并认真板书,规范了学生的解题过程,起到了示范作用。在完成例题之后,为了让学生检验自己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1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全等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3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题7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步练习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题4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单元测试
八年级数学整数指数幂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11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练习题3
八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综合检测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4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题8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4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同步测试题5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性质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练习题5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试题1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10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过关测试题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练习3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测试1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题6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单元试题2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同步测试1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练习题1
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同步测试题2
八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同步测试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