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环节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在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
2、和同桌交流你前面学习了哪些三角形中的线段?三角形的角有怎样的性质?
设计意图:设计操作活动回顾旧知识,并将操作活动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语言表达有机结合,实现数学思考的内化,避免了传统的问答式回顾、参与人数少、顾及不到各层面学生、用时较多等问题。
【环节二】猜想发现
1、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2、你能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拼图实验,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我先示范图(1)的拼法,分析拼图,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第二步:每个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内角剪下,和第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学生展示自己的拼法。
在拼角时,如果让学生剪下三角形的内角,学生很可能会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剪下,把这个三角形分成四块,虽然三个角拼在一起构成了平角,但从这种拼法中寻找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方法有一定难度。于是,我采取了先示范图(1)的拼法(即剪下三角形两个内角的拼在第三个内角的两旁),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下两个角,拼在第三个角的一旁。
在本环节中,我还有一点困惑:如果在图(1)把∠B拼在∠A的右边,把∠C拼在∠A的左边;或者在图(2)中把∠B拼在中间,能找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吗?
【环节三】逻辑证明
从刚才的操作过程中,你能发现证明的思路吗?
小组活动流程:
1.先独立思考;
2.组内交流你的证明思路;
3.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第一,通过作平行线“搬两个角”,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的定义证明。启发学生过△ABC的顶点A作直线∥BC,指导学生写出已知、求证、证明过程,规范证明格式;第二,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以“搬两个角”来说理。如果只“搬一个角”行吗
初一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课后练习:整式的加减
新北师大版初二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2015初一年级上册数学课后同步练习:第四单元
2015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第三章练习题: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含答案)
2015初二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确定位置
2015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整式的加减
2015年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试题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随堂练习:增收节支
立方根知识点总结:精选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
《课桌有多长》教学反思
2015-2016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几何图形》同步练习题:七年级上册数学练习精选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四单元同步练习:《几何图形》
2015年秋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苏教版)
必备的初一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归纳:有理数的乘方
高一新生如何做好数学作业
必备的初二上册数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次函数
(2015年)秋期初一数学期中考试试题
2015-2016初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人教版)
高一新生如何顺利度过高中数学学习适应期
2015年初二年级上数学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15—16年秋季学期七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知识点整理:等腰梯形
2015-2016学年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卷2015
平均数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人教版初二上册数学
人教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随堂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