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不利用工具,请你将一张用纸片做的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你有什么办法?
如果前面活动中的纸片换成木板、钢板等没法折的角,又该怎么办呢?
设计目的:能聚拢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角平分仪的原理。具体过程如下:
播放奥巴马访问我国的录像资料------引出雨伞-----观察它的截面图,使学生认清其中的边角关系-----引出角平分线;并且运用几何画板对伞的开合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伞面形成的角与主杆的关系-----让学生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并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寻找理论上的依据,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
设计目的:用生活中的实例感知。以最近大事作引入点,以最常见的事物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其中设计制作角平分仪,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成就感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很轻松的完成活动二。
(活动二)通过上述探究,能否总结出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一般方法.自己动手做做看.然后与同伴交流操作心得.
分小组完成这项活动,教师可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启发和指导,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讨论结果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已知:∠AOB.
求作:∠AOB的平分线.
作法:
(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
(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2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部交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设计目的: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活动三)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
思考:已知一角及其角平分线添加辅助线构成全等三角形;构成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对?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全等的认识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民币的换算》教学反思
中考数学考前熟知:时间分配技巧
北京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方向与路线练习题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后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课后练习题
中考数学指导:压轴题破解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第2课时》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二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素质测试试卷(人教版)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试卷
2016年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正比例、反比例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一
中考数学名师指点:点、线、角
中考数学名师指点: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概念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反比例同步练习题:第二学期
2016中考数学复习指导:分式方程
2016中考数学考点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毕业模拟测试卷
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步检测题: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考知识点汇总:负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教后反思
中考数学复习策略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后反思
2016年六年级数学比例知识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后反思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圆柱和圆锥
2016中考数学考点:一次函数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各地中考数学真题专项练习:圆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