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9
收藏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有一定困难,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让学生易于理解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能丛学生的认识起点出发进行实施,体现教学的人文性。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我在新课导入时候,用教材提供的“小猴吃水果”这一故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将猴子吃水果的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具体是:
1.认识并理解符号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教学要在通过直观图形的比较上升到数的比较,及时引入比较的算式,让学生认识比较大小的符号:“<”、“>”和“=”。让学生独立地将水果图片和猴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提问学生:你知道用什么符号可以表示吗?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重点认识了“>”,因此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的形状是怎样的?开口朝哪边?尖尖的呢?然后再认识符号“<”、和“=”,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大小比较的题目思考:你怎样运用这三个符号?有什么好方法?
2.引导学生多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回答急于做肯定或否定回答,而是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在此过程中我只是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交流,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注重了学生动手参与和学习过程的感受。在通过让学生用的水果的图片和猴子图片摆一摆,从中知道每种水果分给每只小猴一人一个到底够不够吃,知道多了还是少了。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的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9加几》教案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小数的读写和意义3》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专项提高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单四元《方向与位置》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简单的路线》教案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填空专项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新课标二年级下册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位置与顺序之左右》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应用综合能力提高练习题3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搭一搭认识余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应用综合能力提高练习题4
2016四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应用专项练习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训练题1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复式条折线统计图》教案
2016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北师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典型平均数应用问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能力提高训练题2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位小数加减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东西南北》教案
北师大版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测量之铅笔有多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乘法》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