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8
收藏
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心得交流推荐
大家都在看
北京版数学一上《8、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说一说》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平移》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3》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分类和比较》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4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2》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5以内减法》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六、表内乘法和除法(二)》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二)》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练习十》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旋转》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大于、小于、等于》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实践活动(一)》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 1》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练习四》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二上《6-9的乘法口诀求商》学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混合运算》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5
北京版数学一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学案
北京版数学二上《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1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四、观察物体》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除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北京版数学一上《比较》教学设计1
北京版数学四上《生活中的多位数及答案 1》WORD教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乘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
2014北京版数学二上《二、实践活动(一)》word教案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