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1
收藏
一、3个阶段的自检自查,发现问题
一般来说,从数学知识的学习到高考,分成三个步骤:
1,知识获取和理解阶段(考试说明A级别要求)
2,知识转化为解题能力的阶段(考试说明B,C级别要求)
3,解题能力到应试能力的转变
要通过考试成绩来进行这三方面的分析,要分析自己在这次考试中的失分是因为哪方面的不足造成的
有哪些丢分是因为对所涉及的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不全面?--对应知识点缺陷。
有哪些丢分是知道题目考哪个知识,但是不知道怎么用?--对应解题能力缺陷。
有哪些丢分是因为时间来不及,计算错误,填错了等问题--对应应试能力缺陷。
二、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按照以下顺序解决以上三点能力缺陷:
知识缺陷:对照2011高考考试说明上列举的每一个知识点,问自己以下问题:
1,这个知识点概念是什么?围绕它有哪些基本公式?
2,应用这个知识点或者公式有哪些注意点,易错点?
3,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常出什么题型?考到的概率大不大?一般出现简单题还是难题?
2,使用注意点:两点间距离公式往往是根号下面一个二次函数的形式,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要把直线方程写成一般式。
3,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两点间距离公式一般可以根据坐标计算线段长度,可以把根号下一个二次函数的形式看成两点间距离。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般解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圆和直线相交的弦长问题,解决角平分线问题,解决一些对称性问题。
4,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一般不单考,也不作为命题的核心思想,仅仅作为工具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
一般同学能独立完成1,好一点的同学能完成到2,一般能自己把3总结出来的,数学都在130+,否则就需要老师或者其他人帮忙总结。4一般只有熟悉高考的老师才能准确清晰地给出。希望所有同学在复习完都能到达3这个地步。这样才能说这个知识点已经掌握了。
解题能力缺陷:通过解题方法的总结和关键条件的解读来完成。
做以下训练:
找到平时考试中不会做的题目,将其方法提炼出来,按照以下问题询问自己:
1)这个方法一般在哪些知识点的考察中会出现?
2)找5道用这个方法解决的题目。
应试能力缺陷:通过限时训练来完成。
即通过每一个环节甚至每一个题目的严格时间控制来完成,自己定表,看规定时间内的完成率。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判定2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14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3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
八年级数学立方根教案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5
八年级数学最简二次根式1
八年级数学最简二次根式2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性质1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判定3
八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9
八年级数学相似形的小结与复习1
八年级数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4
八年级数学根式运算技巧教案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性质的应用2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4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教案
八年级数学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定理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中成比例的线段1
八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4
八年级数学相似多边形3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中的成比例线段4
八年级数学等腰梯形的性质及证明
八年级数学运用公式法11
八年级数学因式分解9
八年级数学相似形的小结与复习2
八年级数学正方形的性质2
八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证题要点
八年级数学异分母分式加减法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性质的应用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