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015-12-11 收藏

课 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练习五、我们的试验田

教学要求: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使学生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或估计一些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

教学内容: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例1:面积的含义

出示挂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让生观察回答。)

1、在这幅图中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物体,这些物体都有它的面,请同学们观察黑板的表面和国旗的表面,并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思考比的是物体的什么?师生讨论后师板书:表面的大小

2、你能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和文具盒的面并比一比谁的面比较大,谁的面比较小吗?(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集体反馈)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物体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通常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物体的面积。如黑板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

1、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课桌的面积,文具盒、课本的面积?

2摸一摸课桌和凳子的面,比一比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3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让学生任意说。指名说,再同桌说。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中不规范的语言,要强调是物体的哪个面的面积。)

例2:比较面积的大小

出示大小不一样的两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

1、它们有面积吗?谁来摸摸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在哪里?你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a、重叠法

b、用同一张纸去量(这种方法学生不一定能想到,可作为要求,直接让学生去量一量)

c、

二、试一试:

1、P75 1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A. 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去摆一摆

B. 在另一张纸上描出这两个图形,再剪下来比较

C.

2、每人各画一个平面图形,与同桌指一指它们的面积,并比比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结:刚才我们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都是用眼睛看的,因为我们所说的两个物体的面积相差比较大,用眼睛就能比出来。可有时眼睛也有欺骗我们的时候,直接观察不一定可*,遇到两个物体的面积比较接近的时候,可用重叠法、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去量一量

三、想想做做:

1、提醒学生不要用手指尖去指面的边框,而要用掌心去摸遍面的全部。

2、(1)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梯形所包含的方格数是怎么数出来的?(重点)

3、追问: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让学生自由选择图形面积进行比较。

4、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先小组交流再大组反馈

四、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第50页练习1

六、课外作业:思考题:可以在图中把空白处的方砖铺(画)上去。也可以数,或者想到其他的方法。左边空地用45块,右边空地用48块,一共用93块。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第78-81页的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实现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题

1、 游戏导入:

(1) 同学们,如果让你回家告诉妈妈,自己的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打算怎么说呢?

(2) 你准备用什么测量课桌面的面积?

(3) 请你用你的方法测量一下;

汇报。

(4) 刚才大家都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的,选用的是不同的物体,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5) 是啊,用不同的标准去测量,比较混乱,不能让人有直接的认识,所以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2、 认识1平方厘米

(1) 拿出学具中的小正方形,量出它的边长是多少厘米?(1厘米)

(2) 揭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3)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4) 出示图

这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5) 请学生用平方厘米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请你猜猜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3、 认识平方米:

(1) 想: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 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3) 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地面上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让学生在老师事先画好的正方形地面上站一站。

(4) 估计一下黑板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二、 想一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它的大小吗?

你能画一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吗?

你想怎样来画?

三、 想想做做:1~8

1、说说你周围有那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分别接近1平方厘米和1平方米

2、直接在书上填写后同学互评

3、 鼓励学生摆出不同的形状,并交流自己的摆法。

4、 先估一估把估计的情况在全班交流,在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个去量一量,提倡学生只用1个小正方形去摆。

四、 全课小结

五、 课外作业:书第81的7、8、题

第3课时 面积单位练习课

教学内容:第80-81页的5-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实现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学过的面积单位并举例说明它门

二、 综合练习;作业纸第51-52页

三、 书第80-81页5-8题

1、先独立思考,再交流算法。第二张图要作一下指导。

2、让学生只数整格和接近整格的方格个数;也可以告诉学生不满整格的都当成半格计数。最后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数法的结果。

3、独立计算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各种富有个性和情趣的图形来。还要让学生明确,不管画出来和和情趣的图形来。还要让学生明确,不管画出来的形状怎样,他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厘米。

四、自学书你知道吗

五、课外作业:看书第82-83页

第四课时(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第82-84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在学习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 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题:

1、 出示例题:

长方形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 请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去摆一摆。

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摆满桌面,正好是40个,桌面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 启发思考:如果不把课桌面摆满,你还能量出它的面积吗?

桌面长10分米,一排可摆10个 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宽4分米,可摆4排。一共摆40个,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请学生拿出自备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先量出它的长和宽,再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出它的面积

(1)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启发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如果沿着长边摆,一排能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像这样可以摆几排?一共摆了多少个?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试一试:

出示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里交流

讨认:刚才我们计算它们的面积都是通过它们的长和宽来摆面积单位,看能摆多少个,面积就是多少。

(1) 从中你能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 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呢?启发学生:正方形的4条边是一样的,也就是长和宽相等。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如果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面积用S表示,你会写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S=ab

(4)如果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面积用S表示,那么,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S=aa

二、 书第83页1、2题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各题所运用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

三、 想想做做:1~5

1、 先估计图形的长、宽和边长的长度,再推算。

2、 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确定每个图形的形状,再选择公式进行计算。

3、 先弄清电话卡表面的面积,再测量数学书。

4、 要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策略估计黑板面和教室门面的面积,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四、 小结

五、课外作业;看书第85-86页

第五课时(面积计算练习课)

练习内容:作业纸第53页

第六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内容: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里米。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2、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题:

1、 请学生测量书上P85的正方形的边长,算出它的面积。

(1) 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2) 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2、 同样的一个正方形,测量的单位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是,可以说明,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 你能用同样的道理说明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4、 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5、 由上面两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和我们以前学的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是10不同。要注意区分。

二、 试一试:

1、 独立完成

2、 交流思考方法:用数的组成知识直接推算结果。

三、 想想做做:1~4

1~2、先独立完成,再比较分析两组题在思考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

3~4、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问的意思:合多少平方分米的意思是指把第一问的结果换算成平方分米,是多少。

思考题:最多能分出10个小长方形。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纸第54页

第七、八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 记住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里米。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 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课桌,再估计周长、面积各是多少。指名演示并交流估计结果。

2先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3、 先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4~5、先根据具体问题,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然后再进行计算。

6、 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再交流各自的想法。

7~9、让学生在操作、计算、猜测、验证的活动中明确: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不仅形状可能不一样,而且周长也有可能不一样;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也有可能不一样。

10、先讨论具体的测量方法,然后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活动后交流结果,并进行反思。

思考题:如果把一个已知的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该怎么办?要求其中另一个部分仍然是正方形,又该怎么办?启发学生画出下图。

11、作业:作业纸第55-56页

第9课时 我们的试验田

教学内容:书第90页

教学目标:

1、 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对场景图进行有序观察,收集信息。

二、 对有关信息进行合理的组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 组织交流,一方面让全体同学共享发现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以发现和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