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收藏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p.11~1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教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上学期学习的连乘计算的实际问题的逆解题,也可以用两中方法解决,即可以用连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问题可以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
2、能通过题中的图或文字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题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适的解答方法;说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学重点:掌握用连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发作业本,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吗?
为了使计算的方便,我们假设现在我们每组都是正好有10个同学。
(老师拿一叠本子,做要发的样子),这里应该有多少本?
仔细听老师准备这么发:我先发给4个组长,再请4个组长发给每个同学。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发到几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学生可能会说:404=10(本),1010=1(本)
4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种解答方法:指名说说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发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过程,先是老师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组长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了10个学生,所以对应的我们就可以列出2个连续除的算式。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合起来写,写成:40410=1(本)
学生读一读该算式,联想:我们前面学习过有关连除的计算,回忆一下,你可以想起这类算式还可以怎么变化?
交流第二种解法:指名说说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正确确定单位名称,写错了,也就说明你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不能理解。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这类题还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来解决。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书上的例题,请学生看题后说说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找信息的时候,要从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两个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书。图片: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
注意观察2个书架有什么特点,要让学生发现:两个书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层,每层放的书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这么整齐,才能说成是平均分,才能问平均每个书架上每层放多少本?
现在请你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交流算法,注意要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4=8(本),2248=28(本)
如果还有别的方法,可以请该学生说一说,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学生如果能清楚地说,那就可以认可;如果说得非常的勉强,大多数同学都不为接受,那没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练习
(1)(p.11第1题)让同学分别从题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题)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点,学生可能读完题后,能感觉这是一道连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加上题中出示信息的顺序,估计会有学生列式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问学生第一个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没学生能说个明白,那就要让学生选择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题:
商的十位可能是几? 被除数的百位可能是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业:
p.12第3~7题
课后小记:
这节课的作业错误明显比前几天多。主要问题还是计算方面没有达到熟练的程度,这节课的练习基本都是2步算的,只要有一步错那就是错了。还有一部分错,错得有点奇怪,比如题目明明是23,但竖式里两次都2或是3。
小学生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困难原因分析
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数学思想对教学的启示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评析
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抓住关键妙手点化
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引导法教学例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施快乐教学
还剩几个角?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单元教学建议
《小数的性质》说课设计
关于培养小学数学质疑能力的途径探讨
数学习题课教学浅析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的提高
起消极影响的解题思维定势浅析
教会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浅谈中学数学解题法
美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十册教材介绍
n/7与一类线性方程
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新知”引入七法
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小学数学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中体验教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