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收藏
可见,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经典数学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以人造卫星为基准测定地面点位坐标、确定地球形体和地球引力场及测绘地图的技术。卫星测地的发展促使地学中出现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空间大地测量学。
发展概况 利用观测月球测地已经有几百年的 历史。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人们考察地球引力场对卫星轨道摄动的影响,开始全球性测地工作。60年代各国相继发射专门的测地卫星,用摄影测向法完成了大量测地工作。人们得以较精确地确定地心坐标系和引力场参数。60年代中期,通过回收卫星的摄影胶片,或由卫星将图像变成电信息发回地面,再由接收设备恢复成图像而达到各项测地目的。有些卫星还装置无线电测高仪和重力梯度仪等,使卫星测地的内容更加丰富。70年代开始应用多普勒法,不仅能测量陆地上固定点位的坐标,还能对陆上、海上和空中的动点定位。卫星装上无线电测高仪可用于测量海水表面到卫星的高度,确定大地水准面形状等。
中国在60年代初开始研究卫星测地,曾以摄影测向法联测西沙群岛与大陆统一的坐标;施测由37个点构成的全国多普勒卫星三角网,建立了地心坐标系。
分类 卫星测地按原理分为几何方法和物理方法两大类。几何方法的观测量为地面点到卫星的方向或距离,其特点是不需要知道卫星轨道参数,但必须同步观测。这类方法有摄影测向法、激光测距法、电脉冲测距法、积分多普勒法等。物理方法又称动力学法或轨道法,观测量为方向、距离、距离差、卫星速度等,其特点是不一定需要同步观测,但必须知道轨道参数或卫星瞬时位置,多采用多普勒法。两类方法只是计算处理的数学模型有所不同。卫星测地按观测方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观测设备放在地面点上,卫星只作为观测对象;另一种是观测设备安装在卫星上,对地观测。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经典数学百科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初三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趣味数学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数学人教第十一册教案
第一节:认识人民币
加减混合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1
人民币的认识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6
7的乘法口诀(ZHUAN)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2
《认识物体》教案
两部式题
巧设开放性应用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苏教版第1册数学教案(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还缺几个
2017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5
课题:数铅笔
认识人民币
认识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7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全册教案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桌子有多长
10以内连加连减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9
2017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2
2017届高考数学立体几何复习题6
一年级数学教案
2017届高考数学第一轮知识点阶段滚动检测18
加法和减法之间的意义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