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数学小知识点:超距作用_趣味数学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推荐数学小知识点:超距...
首页>数学杂谈>趣味数学>推荐数学小...

推荐数学小知识点:超距作用

2015-12-11 收藏

尽快地掌握学习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由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为您提供的数学小知识点,希望给您带来启发!

物理学 历史上出现的一种观点。它认为(至少在早期):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瞬时的相互作用,不需要任何媒质传递,也不需要任何传递时间。

早在I.牛顿以前,对于物体之间的作用就存在两种对立的猜想:一种认为物体之间除了通常的接触作用(拉压、冲击)之外,还存在超距作用;一种认为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是近距作用,两个远离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通过某种中间媒介物质传递,不存在任何超距作用,这种中间媒质被称为以太(见以太论)。当时的大多数自然哲学家认为超距作用带有神秘的色彩,而倾向于近距作用观点。

1686年,牛顿发表了他根据J.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得到的万有引力定律,并用以说明了月球和行星的运动以及潮汐现象,这是一项伟大的发现。看起来,牛顿的引力定律似乎支持超距作用观点,但是牛顿本人并不赞成超距作用解释。他在给R.本特利的一封著名的信中写道:很难想象没有别种无形的媒介,无生命无感觉的物质可以毋须相互接触而对其他物质起作用和产生影响。引力对于物质是天赋的、固有的和根本的,因此,没有其他东西的媒介,一个物体可超越距离通过真空对另一物体作用,并凭借和通过它,作用力可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在我看来,这种思想荒唐之极,我相信从来没有一个在哲学问题上具有充分思考能力的人会沉迷其中。牛顿本人倒是倾向于以太观点的,他在给R.玻意耳的信中私下表示相信,最终一定能够找到某种物质作用来说明引力。但是他对于以太的具体设想与当时颇有影响的R.笛卡儿观点只是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超距和近距两种对立观点在18世纪初争论十分激烈。法国的笛卡儿主义者在反对超距作用的同时,不恰当地否认了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这就引起一些年轻的牛顿追随者起来捍卫牛顿的学说,并强烈地反对包括以太在内的全部笛卡儿观念。

1713年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二版问世,牛顿的追随者R.科茨写了一篇序言,从哲学方法上推崇牛顿学说的意义,并花了很大的篇幅攻击以太论。这篇序言把牛顿的引力定律看作是超距作用的典范(虽然他没有使用超距作用一词),并把它说成是实验事实的唯一概括。

由于引力定律说明太阳系内星体的运动获得极大的成功,而探索以太并未获得实际结果,超距作用观点得以流行开来

J.L.拉格朗日、P.S.M.拉普拉斯和S.-D.泊松等人从引力定律发展出数学上简单而优美的势论,更为有利地支持了超距作用的观点。于是,超距作用观点盛行起来,并被移植到物理学的其他领域,早期的电磁理论也是超距作用理论。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的大半,超距作用观点在物理学中居统治地位。一些持超距作用观点的物理学家曾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不少贡献。

19世纪30~40年代,M.法拉第对于电磁现象的实验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实验研究的丰硕成果对以后的科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法拉第反对超距作用观点,并对之进行批判。他用力线描述磁极之间和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这些力线在空间是一些曲线而不是直线,因此,电的或磁的相互作用就不会是超距作用所想象的那种直接作用;他研究了插入的电介质对带电体之间的电力强度的影响(1837),认为这种影响表明电力的作用不可能是超越距离的直接作用,同样的效应在磁现象中也发生;他还根据他所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31)指出,仅有导线的运动事实不足以产生电流,磁铁的周围必定存在某种状态,导线就是在其区域内移动才产生感应电流;此外,他对于磁光效应的研究(偏振光振动面的磁致旋转,1845)使他相信光和电磁现象有某种联系,他甚至猜测磁效应的传播速度可能与光的速度有相同的量级。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数学小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