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收藏
我喜欢听别的老师讲课,从别的老师讲课中我受到许多的启发。我总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听别的老师讲课,就相当于在别的老师处进修。但我并不觉得别的老师比我强多少,也许有的老师比我还弱。但我还是要听他们的课,把他们当成我的老师,至少别的老师就是我的一面镜子。这并不是低调和谦虚,而多多少少有一点自私。
我发现许多老师有一个共性:认为现在的学生智力是一流的,于是给他们很高的起点。就好比让学生跳高,以为现在的学生的体质都是一流的,总把那只杆放在很高的位置。当许许多多的学生都跳不过时,老师露出了失望的眼神。不管老师的心肠有多么好、期望值有多么高,他们总是在“寻找”失败中消磨自己的生命,这是老师的一大悲哀。
卢梭认为:“我们当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从头一点做起,方才可以达到通常的理解程度。”“头一点”是什么,我想就是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基础。有的教师也知道基础的重要性,但确定不了“基础”的标高,于是,片面地认为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智力超常,标准应该较高,把标准确定在教材的标准之上。
我认为“基础”的起点与智力没有多少关系。我们不能否认今天的学生知识面广,智力发展令人欣慰。但他们的生活常识却不那么令人满意。说许多学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点都不过分。我曾经问过学生:一只白炽灯灯丝粗的瓦数大,还是灯丝细的瓦数大?竟然有多数的学生不知道。我们讲一些生活问题时,学生往往漠视而无激情,因为学生不知你所云。因此,“基础”的起点有两个层面:一是书本知识,一是生活知识。这两个层面是彼此浸润而不可分割的。
我们有的教师在确定起点时,往往考虑了书本知识的层面,而忽略了生活知识的层面。这是有的教师认为课难教的原因之一。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征和面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回访活动心得 教材回访 伴我成长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4
微课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教学心得 如何提高孩子计算正确率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的教学小故事 一次“满意”的小测试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小数乘法》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初步知识》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可能性》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小数除法》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5
《圆周率的历史》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研上课所思所想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分数乘法》Lesson 6
《成反比例的量》教学案例
金水区小学数学学科“空间观念”主题研讨活动发言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统计表》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密铺》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
2019中考数学备考知识点大全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周长》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总复习》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平均数》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面积》
2018—2019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课后反思 功夫应在平时——记一次不同寻常的课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