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收藏
对数学教学本质的基本看法
数学教学是对数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是为达成一定的数学课程目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之下所展开的的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有如下本质特征: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应该是教和学的行为主体具有一定参与度的活动。这里的“参与”不仅指态度、行为,更指数学思维;不仅指参与的形式,更指所收到的实际学习效果。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教学,它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向交互关联的活动体,它通过交往获得动力,通过互动得到创生。数学教学不仅仅表现为抽象的符号传授,更应是生动的、富于思维碰撞的心灵沟通。数学教学最终实现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这样,数学教学追求的就是一种和谐的,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性的活动,它形成的实际上是一个数学学习的共同体,参与度、交往性、发展性成为刻画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典型特征,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
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教学活动是在“教”和“学”这两种基本行为中展开的,这两种行为有共同的目的指向——教学目标,而这两种行为的对象即数学教学内容。简单地看,只要使两种行为在数学内容固有的逻辑运行轨道上达到一致,教学活动就是有效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情况往往不是这样。我们看到有些数学课堂,老师备课不可谓不认真,讲得不可谓不辛苦,甚至讲得不可谓不精彩,但学生却无动于衷;在有些课堂,学生在老师的调动下似乎也“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似乎也很热烈,
但最终学生单独面对数学问题时还是不能很好解决。其实,处理好教和学的关键是处理好这两种行为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传统的教学观对这个关系采取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基于“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的认识就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我们认为,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就是应该在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下去追求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就是相互的有效交往。兴趣激发,问题驱动,思维碰撞,质疑反思,探究辩析……等等所支撑的是教与学双方的积极参与,沟通对话,交流互动活动,而数学的逻辑序、学生的认知发展序与数学教学流程也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适时的调整而最终趋于协调,教学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障。
3.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样的角色定位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具有的关系。毫无疑问,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强调不仅必要而且必须。这里需要正确认识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教师教学主导性的削弱,相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教师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数学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这种角色转变是对数学教师教学技能和素养的挑战,也应该成为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华师大版初二数学上册《平方根与立方根》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分数练习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试题
2016高二数学寒假作业练习题
青岛版五年制三年级数学万以上数的认识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千米练习试题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统计练习试题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试卷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加减法练习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练习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练习试题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知识点梳理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试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用两位数除练习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试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末一天的安排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练习试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练习试题
八年级数学暑假生活指导答案:山东出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练习试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练习试题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进率试题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练习试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公顷、平方千米练习试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周长与面积》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几分之几练习试题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练习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