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研究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研究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研究如何上好一节优质课

2015-12-10 收藏

从五个方面谈感受:

一、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优质课比赛的通知往往会在赛前20天左右下发,包括上课的课题和内容,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有能拖就拖的心理,认为时间还长,可以慢慢来。在确定课题和授课内容后我们应该立即着手准备,争取在十天内拿出初稿,包括课件。在剩下的十天时间再对初稿、课件进行精雕细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赛前准备:

1、认真研究教材、课标和考纲

当我们多教了几年书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在看到本节课要上的课题时就知道本课的知识点有那些,哪些是要考的,哪些是重点好像都很清楚,于是立即动手设计教学思路。其实这时我们就忽略了一个问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所教的教材每年都有一些小的变化,每年的中考考纲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备课前认真看看最新版本的教材、课标,看看今年的中考说明,找些最新的中考复习资料看看关于授课内容的最新的命题趋势和新题。做到心里有数。(用暑假参加市基本功大赛的失误为例)

2、广泛阅读别人的教学设计

当我们对教材、考纲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后,可以在网上寻找关于参赛课题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多找一些,包括我们自己手上的纸质材料(如鼎尖教案)和同事们写的教案,认真看看这些教学设计,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哪些题选得好,哪些情景给人眼前一亮等,这些都是设计我们自己的教案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等我们做好了上面的两项工作后,对这节课该怎么上就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了,这时可以静下心来,好好雕琢上课的教案,参赛的优质课不比常规课,有很多人说优质课比赛就是比谁更会做秀,这话虽有失偏颇,但也有一定道理。要在45分钟里给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设计要“新”。要用别具一格的导入为切入点,用富有新意的问题设疑,用出人意料的方式得出结论,用创造性的方式总结归纳,用新颖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题目巩固,用恰当而又不流于形式的方法小结等。(用自己参赛的教学设计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

4、耐心制作课件

拿出了教案初稿,我们就要着手制做上课用的课件了,我一向不赞成在网上随便找一个课件拿来修改一下就使用的方式。别人做的课件是根据他自己的教学思路去设计的,我们再怎么修改都还有别人的东西在,用起来就是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所以,课件还是自己做的好。做课件时,我们可以自己设计模板,在网上找到或自己用专业软件设出本课需用到的素材,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再根据我们设计的教案去制作课件。关于课件,我在后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一带而过。

5、细心设计其它教辅工具

课件是一个得要的教学辅助工具,但我们不能事事依赖它,在讲授一些特定的问题时,往往还要实物辅助效果更明显(以自己的设计“网格纸”为例)。有很多老师习惯使用学案,学案也是教学辅助工具,我们在课前也要认真准备好。

6、反复试教

设计好了教案,做好了课件,准备好了教具,我们就要着手上课了。在试教时要尽可能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试讲,看看自己的设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一般地,我们要让优生在百分百能听懂、会做、收获的前提下能配合我们上课,让中等生能扫除百分之八十的知识障碍,让后进生对你这堂课感兴趣,能投入到课堂的教与学的活动中。在试教时,一定要多找些有经验的同学科老师来听,并诚恳地请他们给予指导。在反复试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反复修改。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

二、强悍的团队是成功的保证

在比赛结束后很多同事向我道贺,我回答的最多的就是:荣誉被我一个人独占了,但功劳是大家的。任何一个老师,哪怕你自身素质再怎么过硬,靠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好的成绩的。我还清楚地记得林望春老师在总结比赛时说的一句话:在你们成功取得好成绩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强悍的团队在支撑你,不要因为这个成绩而沾沾自喜,因为,这不是你的功劳,是你们这个团队的功劳,你,只不过是这个活动的执行者而已。在我参加这次比赛的过程中,我的同事们给了我大量的支持,何发生校长、饶伟平老师、黄国坚老师、肖斌阳老师、严志云老师等不厌其烦地听我的课,并直截了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需要怎样修改。初三备课组的各位老师,只要我有要求要到他们班试讲,他们二话不说就帮我布置安排下去,在我到了比赛地点后,我感到一个人搞不定,向黄国坚老师求助,在接到我的电话后,黄老师连夜赶下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投入到修改教案、课件的工作上去,还有一个去听课的永隆初中的刘瑞昌老师,连夜帮我做教辅工具做到十一点多。所以我说,一个强悍的团队是成功的保证。我们只有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群策群力,才能做出精品。我也建议以后去参赛的老师们,在赛前就组织一个小团队,精习打造教学设计、课件,认真设计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高手如云的比赛中突出重围。

三、精湛的内功是成功的基础

有了充分的准备作前提,强悍的团队作保证,我们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基础,哪就是自身精湛的内功。我认为,我们只有在平时练就扎实的上课基本功,才能在比赛中从容应对各种事前不能预料的突发性问题。

首先,我们的语言要简洁;要力争做到不讲一句费话,这一点我在平时是做得很不够的,我总是有一种心理,生怕学生听不懂,所以对重要的知识点总是重复罗嗦,在学生做题时,看到他们有障碍了就想着要点拨。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好,学生在思考时我们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便于他们思考。在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再多的点拨,他们也不一定能听得进。我的团队指出了我的这个问题后,我就干脆把自己在每一个环节要说什么全写了出来,记在上课用的教案上,这个笨方法帮了我大忙。

其次,我们的表达要准确;对重要的概念、定理,在表述时要做到准确、一字不差。

再次,我们的书写要工整;都说,一节课不写一个字全靠课件来辅助的数学课是失败的数学课,这话很有道理。教师的板演,学生的调板,重要的概念定理公式的书写,是必要的,我们在板书时要尽可能地工整书写,不能达到书法家写的字的美,但也要达到小学生写的字的正,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四、合适的课件是成功的辅助

我们在参加优质课比赛时往往会花大力气在课件上,在观摩时我们说得更多的也是某某的课件做得好,很漂亮等等。诚然,设计精美的课件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过犹则不及,课件宜精练而不宜花哨。课件的每一个细节都要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课件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性工具,而不能事事依赖课件去解决,课件用得好是很好,但用得不好只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我认为,课件是否合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教学策略的适合程度,即是否体现出主讲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策略,只有经过充分备课、巧妙设计、良好制作的课件才是对学生学习最有利的课件。再好的动画或程序都不能构成课件优劣的第一因素。设计和制作课件的目的终究是要为教学而服务的。

(二)是否能够充分、及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教学信息,可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获取知识的推动力。

(三)是否能够降低教学的难度。如运用动态演示,缩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呈现过程;或将抽象过程具体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是否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借助多媒体课件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五、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我们做好了前面的四个大点的工作,还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是成功的关键。很多老师在接到参赛任务后总是心情忐忑,生怕上不好,回到学校不好交差。如果用这种心态去参赛,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发挥。我们要把去比赛作为一个去锻炼、去学习的机会。我在比赛前调整心态时就这样想:反正也没几个人认识我,我上完就走人,上得不好难道他还会跑到会昌来说我很差啊啊。用这种豁出去了的感觉冲上讲台反而让我迅速地冷静下来了。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如果能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罗嗦了这么多,也不知道能否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刚才说了,都说优质课就是作秀课,反正不管大家怎么认为,既然我们去参加了这个作秀的活动,那就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充分准备、精诚合作,用我们的精湛内功、优质课件和良好心态去作好这个秀,秀出我们的风采!谢谢大家。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