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0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间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掌握1千克=1000克。
(三)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
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小食品、六袋重1千克的物品、味精、弹簧秤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背一背。
指一名同学分别背起一胖一瘦两位学生。
2、汇报调查情况。
你所看到的物品的净含量。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千克 克
二、探究新知
1、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
你认识哪些秤。
(2)认一认。
课件出示几种秤,介绍弹簧秤的用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秤。
2、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
(1)猜一猜。
猜老师讲桌上的物品谁轻谁重。
(2)称一称,掂一掂。
每组领取一袋物品称一称,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3)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4)估一估。
估计同学的体重并验证。
(5)称一称。
称盆子里任意一件物品。
3、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掂一掂。
教师用天平称出10个2分硬币,引出1个2分硬币重1克,学生用手掂一掂,谈感受。
(2)比一比。
两手分别掂量1克和1千克,比较谈感受。
(3)找一找,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4)感受10克、100克、、、、、、、
先猜再看。
4、了解千克和克的关系。
(1)算一算,称一称,想一想。
思考:1袋味精是100克,10袋是多少呢?
(2)讨论、总结。
讨论: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
板书:1000克=1千克
(3)扩充。
2千克是多少克?5千克、8千克呢?
三、理解延伸
课件出示:
1、想一想。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3、找错误。
课件出示小明日记。找出错误并纠正。
四、全课小结
谈收获与感受。
五、课后延伸
实践活动:做妈妈的小帮手。
初中毕业质量检查数学试卷
2006年天津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河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2006年宁波市重点中学提前招生数学试卷
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课标版,含答案)
猜想与归纳型问题
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浙江省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决赛试卷
2006年贵州省安顺市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五年制专科招生考试
2006年杭州市初中学业水平抽测卷
南充市二00六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
荆州市初中升学考试数学试题
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
2006年常德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湘潭市(实验区)初中毕业会考
2006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内蒙古包头市高中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
2006年黑龙江省鸡西市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6年浙江省湖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及答案课改
2006年福建漳州市数学试题及答案(实验区)
江西省2006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卷(大纲版)
宁夏(课改区)初中毕业、高中阶段招生试题
多边形及四边形
江西省南昌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2006年福建省南平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新课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