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1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1

2015-12-10 收藏

教学内容:P293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体的轻重。

游戏:背一背。

今天这节课我们请两个同学来举行赛跑,好吗?不过这次跟以往不同,要增加一点难度,要背着一个人跑。(请两个同学:一个平时跑得快一些,一个平时跑得慢一些,跑得快的背学生,跑得慢的背老师。)

你们猜一猜,谁会得第一,你们为什么这样认为?

那你们能一下子说出老师手里的这两包东西(重量相同的一袋米和一袋黄豆),哪一包重吗?有什么方法吗?小组讨论一下,看哪组方法多?(掂一掂、称一称等)

那究竟有多重呢?我们最好来称一称。

二、认识常见的秤。

要称出一样物体的轻重,我们有必要先认识秤。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认识的秤吗?(学生介绍,老师相机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认识台秤。

1、学生观察秤,小组讨论。

2、交流(电脑演示,师讲解。)

托盘、刻度盘、重量单位千克(KG)、最大称重。

我们刚才一起认识了台秤,并知道了它的使用方法,想不想来称一称老师手里的这袋米的重量,谁愿意来?

三、感知1千克。

1、称米。

指名学生称(注意观察指针的变化)

交流:

(1)、学生回答大米的重量,并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来的?

(2)、学生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重量。

2、掂黄豆(给出大于1千克的黄豆)

先用手掂一掂,感觉比1千克重还是轻,如果多就抓出一些,再掂一掂,直到觉得正好是1千克为止,比一比哪一组抓得最准。

学生活动。

各组把抓好的黄豆到讲台上称一称。

3、称鸡蛋。

小组派代表先掂一掂一袋鸡蛋(1千克)的重量,并估计一下有多重。

称鸡蛋的重量。

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有谁知道?我们来数一数。

4、感知物体重量与大小无关。

出示3袋不同的物质(重量都为1千克),让学生猜一猜哪一袋重。

称一称。说明:物体的重量与它的大小无关。

四、教学净含量。

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不用秤称,老师也能知道它的重量,你们相信吗?

1、老师拿出几袋东西并说出其重量,并通过称来验证。

你们想不想也学会这种本领?

2、出示盐水鸭、大米图片,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片上获得的数据。

3、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让我们的书本来告诉大家吧。

学生自学书本第30页上关于净含量的知识。

4、让学生说出什么是净含量。

5、出示几袋标有净含量的东西,让学生说出其重量。

五、应用拓展。

1、判断练习。

(1)、1千克的棉花比1千克的铁轻。

(2)、一只乒乓球约重2千克。

(3)、2袋奶粉约重1千克。

2、做想想做做的第25题。

3、地上放着3只袋子,其中只有1只重1千克,你能找出来吗?

六、总结延伸

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