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12-10 收藏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程序:

一、活动体验,感受质量。

1、老师先和小朋友来玩个游戏。谁愿意来?(点名三人上台)你来背一背他们两人,等会儿让底下的小朋友听听你背的感觉,好吗?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他背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告诉大家你的感觉吧!

很好,你们感受到了小伙伴的体重,有轻,有重。

2、这是两袋食品:红枣,膨化食品,它们的包装大小差不多,可是,猜一猜,哪一袋会重些?(指名2~3人)

刚才是小朋友的猜测,那究竟猜得对不对呢?可以怎样来验证小朋友的猜测?

掂一掂这个办法真简单、真方便!

称一称这个办法真科学!

就请你来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

3、今天来上课,我们带来了好多物品,在哪?看--(小组长拿出两样不同的物品)

请小朋友先不动手,只用眼睛看哎!在心里猜测一下,哪个物品重,哪个物品轻静静地猜。

谁来说一下你的猜测?(指名2~3人)

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把刚才的两个物品分别放在左手、右手上,掂一掂(边说边示范),看看你猜得对不对。依次序进行。(小组活动交流)

谁愿意把你验证的情况说给大家听?(指名2~3人)

用幽默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表述。

4、小朋友,刚才通过背一背,掂一掂,我们感受到了:物体是有重量的,有的物体重些,有的物体轻些。对吗?

二、认识各种各样的秤。

1、小朋友,想想看,如果我们要确切地知道物体有多重,就要请什么工具来帮忙了呢?(秤)

2、我们一起来想想,在生活中,我们都见到过哪些秤呢?

(生答,师相机点击电脑,屏幕出示:磅秤 天平 台秤 电子秤 弹簧秤)

(选1~2个说说在什么地方可以见到。)

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秤,可以用来称物体有多重。人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最合适的秤。

3、(教师出示台秤画面)这就是小朋友刚才所说的台秤。

小朋友有兴趣来和台秤交交朋友吗?

瞧,我们的朋友来了。(小组长拿出台秤)

让我们一起观察秤面,说说在这个秤面上可以看到些什么?开始观察。

指名回答(刻度、指针、数字、Kg)

想想看,我们测量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那么,测量重量呢,就要用到重量单位。千克就是常用的重量单位。(板书:千克)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在秤面上看到有Kg,就说明在这个台秤上称出的物品重量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小朋友一起在小组里的秤面上找一找!(巡视)1千克;2千克;5千克;8千克,10千克。

三、提供机会,主体参与。

1、(老师出示一袋鸡蛋。)谁来猜一猜,老师手里这袋鸡蛋重几千克?你来掂一掂,估计重几千克?

老师放到台秤上来称一称,轻轻地放上去,放好了,手拿开,看一看!几千克?你是怎么看的?

小朋友们猜一猜: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呢?(指名2~3人),我请一位小朋友来数一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一千克鸡蛋在16个左右。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有多少个呢?

2、小朋友想亲自动手称物品的重量是吗?好,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袋盐,请小朋友轮流掂一掂,好,猜猜有几千克?究竟多少千克呢?我们用秤称一称,看看几千克?

这是一千克的盐,我们来拎一拎,来感觉一下这一千克。

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袋苹果,轮流着掂一掂,感觉一下会有几千克。

我们来称称。

按小组来说说,你们称出的苹果是几千克。

一千克苹果有几个呢?数一数。

有什么不同情况吗?怎么回事呢?

4、感觉1千克。

刚才,小朋友相互合作,称出了好几种1千克的物品。现在,让我们来感觉一下1千克。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用手掂一掂或拎一拎这些1千克的物品,体会1千克有多重。把小组里的几种物品轮流着都掂掂或拎拎,多体会几次。好吗?开始!

找到1千克的感觉了吗?真找到了?那我们又要来玩个游戏了。有兴趣吗?

四、操作体验,巩固感知。

1、称出1千克大米。

我们来比赛称大米。请小朋友先不用台秤,在袋子里装米,最后去称一称,比一比谁装的米的重量最接近1千克 。

(学生活动)

2我来评评:哪个小组最接近一千克?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多一些?哪些小组比一千克少一些?

五、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千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千克。

1、想想做做1。

你能说出下面物体有多重吗?(出示)

在生活中,人们也常常把千克说成公斤。(板书:公斤)1千克可以说成1公斤,5千克可以说成5公斤。

细心的小朋友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个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呢?他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在一千克上呢?为什么?

2、想想做做2。

请看下一组。(出示)

第2小题:如果这辆卡车的实际载重量为6000千克,让你当警察,你会让它通过吗?

生活中啊,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这里提到的几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其实这里还藏着一个新的、与千克相关的数学知识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回去探究一下。

3、想想做做3。

小朋友们,你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当然离不开新鲜的蔬菜。我这里也有一组,看看它们各是多少千克?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指名2~3人)

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4、想想做做4。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想想做做5。你是怎么想的?体会有多重。

六、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1、小朋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跟大家大家分享一下吧。

相机出示课题:千克的认识

2、学了一千克,知道了一千克,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我这里有两个建议,大家看看好吗?(想想做做6,想想做做7。)

小朋友还可以把了解到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对千克的认识。

3、阅读你知道吗?进一步体会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