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5-12-10 收藏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3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导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物体很重,有的物体很轻.我们称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那么称比较轻的物体时,又要用什么作单位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提问:关于克,你已了解些什么 你想进一步知道些什么

二,实践新知

认识克

活动一:初步了解克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各种食品,在包装袋上面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那些与克有关的信息 (学生观察并汇报)

小结:从这些包装袋上看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克g).这些包装袋上都标有具体的克数.等等.

活动二:感知1克有多重

掂一掂:一枚2分一硬币大约重1克.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重量.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大约有1克重.(学生举例)

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2分硬币,我们感觉1克的重量是比较轻的.

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大约重1克

认识天平

(出示一枚回形针)

提问:这一枚回形针的重量是不是1克重,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掂一掂,称一称)

追问: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秤来称比较合适 为什么 (学生议论)

(出示天平)

介绍:天平是一种教精密的秤,我们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体.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方法是:

第一步,把要称的物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左边的托盘里放10克黄豆,先让学生猜猜这些黄豆重多少克

第二步,把砝码放在天平右边的托盘里.教师在托盘上先放不到10g的砝码,再放10g砝码.

第三步,当托盘里的物品和砝码同样重时,天平的指针正好停在刻度的中央,这是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克

(出示砝码)

提问:用天平称物品时需要用砝码.看看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呢

学生分组用天平称一枚回形针,一枚2分硬币,一根羽毛,一根塑料直尺以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

讨论:通过天平称这几样东西,你有什么发现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塑料直尺比1克重.)

3,感受几克的质量

谈话:(抓前面称过的10克黄豆)同学们猜一猜10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 想不想自己称出10克重的黄豆

(学生分组活动)

(1)用天平称出10克重的黄豆,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把10克重的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

(2)用天平称出一块糖有多少克

(3)用台秤称出一个苹果,一只哈密瓜各重多少克

讨论:通过称这几样东西,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10克重的黄豆有几十粒,一块糖约重10克,一个苹果约重150克,一个哈密瓜约重2000克,这些都说明1克的质量很轻.

体会克与千克的关系

(1) 分别手拿1千克重的物品和1克重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

(2)说说:称物品的重量时,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3)猜一猜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4)验证:先推算一袋盐重500克,2袋盐重多少克,后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几千克,从而得出结论:1千克等于1000克.

(板书:1千克=1000)

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1千克等于1000克,平时在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拓展

1,想想做做第一题.

(1)让学生观察图,说出图中的物品各有多重.

(2)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包装袋,说说他们各重多少克

2,想想做做第二题.

用手掂一掂一根牛皮筋,一包手帕纸,卷笔刀削出的一片铅笔木屑比1克重还是轻.

3,想想做做第3题.(填在课本上)

4,想想做做第4题.

(1)观察图,说说这两幅图的意思.

(2)怎样看出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

(3)先估计自己带的杯子能装多少克水,再用天平照样子称一称.

5,填空:(补充练习)

(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

(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

四,总结延伸

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克和1千克有什么关系 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

延伸:课后请大家称一些常用的物品,例如文具盒,数学书等,看看它们大约各重多少千克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