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尝试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浅析数学课...

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尝试

2015-12-09 收藏

关键词: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教育 教育改革 初中数学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 创新教学 素质教育 高素质人才 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而素质教育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所以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展示课改的舞台,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迫切的任务,初中数学教师首要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摒弃长期惯用而与现行创新教学相悖的陈旧思想方法手段。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研读《数学课程标准》,把握创新教育的大方向

创新教育没有范例可鉴,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一种教育改革。而改革就有可能失败。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吃透《数学课程标准》,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备课上课实践等方面作一些改进,循序渐进,不断反思与总结,这样才能把握创新教育的大方向,不至于漫无目的地喊口号、瞎忙碌。

例如:数学教师关于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的定位,就应以标准为依据。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问题情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例1:有这样一道数学应用题,如工地实施爆破炸山,若导火线长85cm,燃烧速度为0.85cm/s,问点火者能否以4.5m/s的速度跑到500m的安全区。

教师可安排几名学生上黑板板演,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让学生说出有三种解法。(学生说得不全,教师引导)(1)比较时间;(2)比较路程;(3)比较速度。

例2:一只不透明的袋制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这些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会出现那些可能的结果?

张华的观点:摸出的球不是白球就是红球,所以摸出白球和摸出红球这两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王鹏的观点:红球有2个,如果给这2个红球编号,那么摸出白球、摸出红球1、摸出红球2这三个事件是等可能的。

你认为谁的说法有道理?

解:一只不透明的袋制子中装有1个白球和2个红球,因为这三个球除颜色外都相同,所以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每一个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红球有2个,如果把它们编为红球1、红球2,那么搅匀后从中任意摸出1个球有三种可能的结果:摸出白球,摸出红球1,摸出红球2,并且这三种结果是等可能的。

由上面的分析知道,张华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王鹏的观点是正确的。

三、进行研究性学习,诱发创新“燃发点”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得解决的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一次函数y=kx+b时,当b=0,k≠0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可让学生研究电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创造。数学教师自身要有创新的精神与执着的追求,去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开辟创新教育的新局面。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