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解读“校本教研:聚焦课...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解读“校本...

解读“校本教研:聚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2015-12-09 收藏

解读:话题1 走出问题丛生的灌木林——校本教研误区 校本教研三要素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行动,但在实践开展中遭遇一些困境,项目研究者作了深刻的概括,入木三分。但深层次地一想,还有进一步考量的余地。

这些是误区,还是问题解决的初始状态?

笔者认为这是问题解决的初始状态。原因很简单:人不可能一下子触及真理,只能逐渐地迫近真理。 (一)关于反思 什么是反思?不摆进自我的反思能叫反思吗?

反思的重要特征就是对自我理念和行为的反省和检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需要弄清为何反思和如何反思。为何反思是反思的目的,如何反思是反思的技术和策略。

教师为何要反思?

经验的视角:“教” 然后知困,知困而后返,后返乃自强。成功教师的经验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反思是教师走向教学成功的关键,国外心理学家波斯纳概括教师成长的经典的公式就是:经验+反思=成长。理性的视角:教师的知识是实践的知识,具有很大的默会性,与实践共生。教师知识的传递、分享、拓展需要不断地将默会知识清晰化,而将默会知识清晰化其重要的途径就是“反思”,反思使教师的知识明确化、组织化,并能有效地积累、内化与“外化”。

教师如何反思?

反思需要标准,需要不断地跳出自我看自我。对于当今的中国教师来讲,最好的标准就是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即学科的三维目标和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标志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是国家的意志,作为实行国家意志的人民教师必须遵循。当然除了标准内容外,反思的技术和策略也会对我们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极其重要和关键。如何做到这一点,顾泠沅教授为我们提供的“三关注二反思”的实践模型,它整合了反思的标准、内容、技术和策略,只有持之以恒,必有成效。当然具体的实施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运作过程。 (二)关于同伴互助 什么是同伴互助?同伴互助什么?

同伴互助是教师间的相互关爱、帮助、激励和合作。人是群居的动物,人类的本性需要相互关爱、帮助、激励和合作。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急剧爆炸的社会,色彩斑斓纷呈的社会,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作才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的前提。

校本教研语境下的同伴互助,更是广大教师基于实施新课程为共同愿景的相互关爱、支持、帮助、激励和合作。笔者认为技术是次要的,“意愿”才是根本。要想教师间的互助成为校本教研的常态和文化,必须构筑起我们的共同愿景,让老师们为共同的理想“站到一起来”。

同伴互助需要有载体——共同的话题,话不投机半句多。因此选择共同话题,是我们把校本教研引向深入,从形式走向内容的关键要素。怎样生成共同话题?对老师们来讲,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老师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即是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但一时又解决不了,找不到合适方法的问题。决非是某一权威从理论上搬下来的问题,“鲜活”、“当下”、“结构不良”是教师关注问题的共同特征。当然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合适的课堂教学载体,对教师而言,最有效的载体是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教学研讨,用现在的时髦语来说就是话题PCK。 (三)关于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不是“空降兵”式的引领。有效的专业引领必然是基于课堂诊断基础上的有目的指导。既是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策略融为一体的学科方法论指导,又是基于学科知识如何有效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如何有效转化为学生理解和获得的学科教学法的指导。其途径并不局限于专家的临床指导,更重要的是教师们基于课堂问题有效解决的合作学习与探索。是一种教师群体自我更新的实践方式,一种融理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改进的合作研修文化。 解读:话题2 把好航船之舵,开始新启程——谈校本研修的转向 项目组对三年来校本教研作了深度的总结,肯定了六大方面的成果,并根据新的形势对今后的工作做了明确的部署,提出由前一阶段“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转向到“以校为本课堂教学的改进”上来。

笔者认为这一转向凸现了校本教研的实质和内涵:

第一、 校本教研就其目的而言:就是三个“为了”。为了落实新课程,为了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其实践的途径主要是依托课堂,通过课例研习,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从本质论上讲,校本教研就是聚焦课堂,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的。制度建设离不开教师的课堂实践,之所以一开始从制度建设入手,是从解决问题的合法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上去思考。经过了三年的实践,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已初显成效,这应从比制度更深入一个层面文化内容上去思考,需要从形式走向实质。就好比铁路建设,制度好比铁轨铺设,课堂教学改进好比火车运行,现在轨道铺设好了,就要进行火车运行和提速了。

第二、校本教研把重心放到课堂教学改进上,更凸现了教师的主体精神。谁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承担者和受惠者。既然是教师,就要关注教师的主体实践——课堂教学。校本教研从制度走向课堂教学的改进,更能弘扬教师的主体精神,激活每一位教师的改革热忱,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但笔者不太认同“转向”这一提法,认为提校本教研的“深化”更加贴切。因为“转向”一词往往认为前期做法有失偏颇,所以要转向。事实上,校本教研要聚焦课堂,制度建设是不可缺失的前提。从制度建设走向“课堂教学改进”预示着校本教研认识和实践的深入,逐步迫近“真理”。 上述观点纯属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供大家批判。 青浦的行动:

一、充分认识校本研修对推进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深远意义,把校本研修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系统地梳理和提炼本土的经验。站在教育文化建设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地总结三年来校本研修的成果;在理性的观照下,提炼有效做法,生成本土理论,切实提升校本研修的质量和水平。

三、深化以课例为载体“三关注二反思”的校本研修实践,围绕新课程、聚焦新课堂、以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为出发点,从研修的形式走向课堂教学改变的实质,关注课堂内涵的变革,重点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全面、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建设,以教师解读教材、学生、课程为重点,整合教学技术,在教师自我探索的基础上加强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在个体与团队的互动中提升教师有效教学和因材施教的能力。

五、进一步提高常态教研的绩效,切实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深化联片教研、城乡合作教研和教学开放周制度建设,用心做好每一次教研,精心策划、全员参与、全程管理。

六、正确地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普及与继承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提高,加快本土的优质资源培育,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委以重任、给予机会,使其尽快脱颖而出,成为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力量。

七、创新工作机制,以创新引领变革,促进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尊重教师、一切从实践出发,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张扬和发挥教师的主体意识,多层次、多途径、创造性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八、整合资源,提高教师有效应用信息的能力与增强教师获得有效专业支持的机会。完善校园网建设,精心打造教师网上研修平台,建设基于校本的教学资源库。

九、保障校本研修经费的投入,把它作为教师教育重要内容,纳入师训规划之中,专款专用。

十、完善激励机制。结合区校名优教师评选和区校本研修先进个人、集体评比的机制,学校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能级制度,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考核奖励制度等。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