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收藏
浅析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研究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师阐述数学知识和技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数学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的特点进行了有效分析。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语言;特点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数学语言作为一种表达科学思想的通用语言和数学思维的最佳载体,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叙述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其特点是准确、严密、简明。因此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因此,笔者认为,作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语言,教师应注意以下四个特点:
一、语言要有准确性
准确简明是教学信息传递中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精炼,使教学信息体现明了化。作为教师,要坚持并且要用尽可能准确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避免因使用方言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误解。在教学中用词要准确,尤其是概念教学时,少说或多说一个关键性词语,都有可能把原意改变,给学生带来麻烦,造成错觉。例如把梯形说成“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这就使概念的外延扩大了。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无论是思维过程的表达,解题思路的归纳,还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都要力求精炼,输出的信息无重复,便于学生掌握,避免听觉疲倦。
二、语言要有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例如,有的学生学完正方形后问教师:“正方形是矩形吗?”教师是这样回答的:“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因此正方形是矩形,它具有矩形的全部特征,它是特殊的矩形。”这样的回答有根有据,理由充足,逻辑性强。又如,在教“圆心角,弦,弧关系转化定理”时,有的教师阐述道:“两个圆心角,两条弦,两条弧中,如果它们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这句结论性的话忽略了“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这就是理由不充分,语言不严密,缺乏逻辑性。
三、语言要有形象性
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是有困难的,他们必须通过自然语言去理解数学语言。初中代数和几何都是数学语言的入门阶段,在教学中,凡引进的数学符号应当用自然语言作解释性说明,使学生理解符号语言的语义,即它的内容和意义,并明确符号语言的句法,即符号语言的形式、构造、规则,才能使学生懂得这些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数学内容,否则将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表面化,使形式和内容脱节。适当“淡化概念”,也是处理这两种语言的关系的一种可行办法。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就对某些概念采取了“淡化”措施,即或者不明确给出定义而在实际中使用这些概念,或者用描述性说明代替形式定义,淡化处理有利于突出重点,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教师应注重数学语言、教学型数学语言和通俗语言的合理使用。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与图象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地接收信息,理解知识。例如,教师讲解行程问题中的追及题型时,一边讲解一边演示,通过演示,不言而喻,学生便明白“同向”“追及”,问题也便于解决了。这样讲解既形象又直观,学生理解也快。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表情、手势、动作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达到使学生较快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语言要有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地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启发学生通过看、想、做等认识活动来掌握知识。例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启发学生把坐标解释为“座位的标记”,即“第几排第几列”,接着让学生找出教室中位于某排某列的学生,再任意指定某个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某某位于某排某列,在此基础上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平面内点的表示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坐标系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方面来做。学生掌握数学语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有顺序的描述过程、概括结论、说明思路,让学生逐渐从不知如何开口,到会用,进而善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
1.模仿叙述
教给学生一种说话的模式,让学生仿照模式进行思考,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叙述自己的思想。
2.辨别真假,规范训练
将错例呈现出来,通过争论来辨别其错误所在,并进行规范训练,在表达容易出错的地方应注意强化。如“x与y的2倍的和”是x+2y而不是2(x+y)。
3.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过程中必然伴随交流过程,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数学交流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必然途径,也是数学学习的驱动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学交流的驱动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非正式的直觉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间建立起联系,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实物的、图画的、符号的、口头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独立学习者,又是他人的合作伙伴。既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有义务听取他人的观点、考虑他人的需要和意图,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严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善于发现并灵活掌握各种数学语言所描述的条件及其相互转化,以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使学生乐学数学,进而善学。
小学2014四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度量知识点
小学生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第二单元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除法知识点
小学2014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4年小学生最新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画角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014年
2014年最新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学期
最新四年级数学难点知识点西师大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上册知识点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2014年
小学2014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2014年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2014年小学
2014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最新《线的认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数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小学生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知识点西师大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2014年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二单元知识点
2014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意义知识点
2014年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求近似数最新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