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收藏
一、了解儿童心理需求
儿童学习数学不同于成人,要想创造孩子喜欢的课堂,就要谙熟儿童心理,了解儿童需求,把握儿童认知规律,形成良好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儿童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有目的、有意识的了解儿童独特的心理世界,进而正确地处理教学中的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保护儿童幼稚的心灵;“儿童教育心理学”还能帮助教育者认识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和规律,探索影响儿童学习的内部因素、外部影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形成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先进的教学特色。
二、挖掘教材趣味因素
在现行教材中,有的内容本身就充满童趣,易于孩子学习。有的内容则需要教师不断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趣味因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
有的课规律性比较强,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进行探究;复习课要给足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课堂上对模糊的问题采取争辩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中感受到数学有趣。
四、永葆童心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以成人的眼光审视严谨系统的数学,并以自己多年习惯了的学习方式将数学“成人化”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将不被孩子认可,孩子也不能在数学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要想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教师首先要被数学的魅力吸引,并永葆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意课堂上孩子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使孩子的童年学习生活充满幸福、充满乐趣!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5课时》感想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6.整理和复习》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1.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2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5.乘加、乘减 练习十二》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3课时》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3课时》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2.减法第4课时》教后记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2.减法 第5课时》教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2.组合》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1.观察物体(1)》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4课时》教后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5课时》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5.解决问题》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认识时间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4.练习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8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2课时》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1.加法 第2课时》课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8.整理和复习 练习十五》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4.2、3、4的乘法口诀 练习十一》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4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