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反思1
本节课时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其实在二年级已经接触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节课还多了项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课前我和同年级数学老师交流了下,这里的线段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种方法吗?还有另外一种方法也有求会吗?结果我们就陷入误区,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线段图的画法,结果导致学生对于自己本来能够理解的方法都晕了,更别说另一种方法的出来。教学内容也没完成。
后来我看了教师用书,上面写道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画线段图,对画法不要作统一的规定,不要提出一题多解的要求,这才知道我要求过高了,不适合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另外对于本节课我和同年级老师还专门去请教了我们的师傅该如何上,下一篇会写上。
反思2
这节课,首先是让学生能在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用乘除法解决问题,这方面的知识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因此每题都给学生分析,这样会使部分学生自己不动脑子,不会分析,机械的去乘或除,而并不知道为什么乘?为什么除?该放手的时候要放给孩子。
因此在教学中:
1.注重算理教学,学生列出算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来,不能一味的由老师说,否则学生还是不明白每一步的真正含义。
2.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从条件入手,一是从问题入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选择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真正体现数学学习的主体化。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2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2
高一数学基本不等式的证明1
高一数学直观图的画法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6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
高一数学二倍角的三角函数1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7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3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0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4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
高一数学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3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课时作业题34
高一数学球的结构特征
高一数学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0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课时作业题33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2016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一轮课时作业题3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1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5
高一数学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3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6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9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42
2016届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课件3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