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6课时:单元评价(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6课时:单元评价(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

2015-12-04 收藏

评价目标:

1、通过单元评价,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第五单元的掌握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信息,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2、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内容:

一、 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钟面上的时间

二、 算一算,填一填

营业时间 8:0017:00

这家银行每天的营业时间是( )小时。

营业时间 9:0020:30

这家超市每天的营业时间是( )小时( )分。

火车票售票处 6:0011:30

13:0020:30

售票处每天的营业时间一共是( )小时。

发车时间 首班:6:00

末班:19:40

从首班发车到末班发车一共经过了( )小时( )分。

三、 填一填

2分=( )秒 5时=( )分

3千克=( )克 4厘米=( )毫米

7分米=( )厘米 6千克=( )克

8时=( )分 9分=( )秒

四、 解决问题

1、爸爸8时10分从家骑自行车出发,8时30分到达工厂,路上骑车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每天7:30到校,3:30离开学校,问小明每天在学校有多长时间呢?

3、工厂每小时大约可以生产玩具60个,问: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大约可以生产玩具多少个?

4、小刚从18:10到18:18,在电脑上共输入汉字96个。他平均每分输入多少个汉字?

5、请你把下星期六上午九时到下午五时之间计划安排的几项主要活动填入下表。(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

起止时间

主要活动

从上表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课前思考:

本课时是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适当的定量分析。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评价学生是否理解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是否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是否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数学思考方面:在认识24时记时法以及探索经过时间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解决问题方面:能否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

单元评价反思:

一、本次练习的总体情况

三(1)优秀44人次,良好9人次,及格1人次,不及格1人次。

三(2)优秀45人次,良好8人次。

二、本次练习主要成绩与不足

成绩:

1、对于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初步理解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能进行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互换。

2、对于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学生初步能独立解决。并且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

3、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4、通过评价,对自己一阶段的学习活动有初步的反思和评价。

不足:

1、学生活动运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特别是在看图写时间时,一些学生不能结合图中的情况填写正确的时间,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不会看钟表的时刻。

2、在计算经过的时间时,有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计算从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只想到用两个出现的时刻相减,没想到应该先换算成24时记时法,再用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有些学生方法上不存在问题,但出现计算错误。

3、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安排时间计划表时,应该用24时记时法的,学生误用时间,如下午1时,直接写1时。

4、在单位换算中,学生出现了不明白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错误。

三、原因与改进措施

1、平时还未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要多读题,读完整题目的好习惯,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力度。

2、没有意识到完成题目后认真检查的重要作用。 比如,一些应该用24时记时法记时的,直接将混淆的普通记时法的时间写上去。计算经过的时间,不会用再计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3、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分析

由于本单元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本次练习在各种类型的题目上错误率都很高。1、 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钟面时间时,有的学生没有看清图上的情境,对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还有点混淆。

2、填一填中, 2分=( )秒 ,5时=( )分,8时=( )分 ,9分=( )秒 这几题错误率较高,有计算错误的,也有弄不清时分秒时间进率的。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换算的写法存在原则上的错误,如下午2时=14时,很多学生直接写成2时=14时。

单元评价:

一、本次练习的总体情况

三(5)优秀45人次,良好8人次,及格1人次。

三(6)优秀47人次,良好6人次,1人缺考。

二、本次练习主要成绩与不足

成绩:

1、学生能初步理解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基本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时刻,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情况也不错。

2、对于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学生初步能独立解决。并且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

3、学生基本能从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乎逻辑的思考,并且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不足:

1、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在看图写时间时,部分学生不能结合图中的情境填写正确的时间,有的学生甚至忽略图中的示意。

2、计算经过时间时,个别学生的思路还是有点混乱,特别是当接触到经过几小时几分的时候。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不熟练解决求经过时间问题的方法,个别学生一看后面的时间比前面的小,干脆用前面的时间去减后面的时间,而不去把时间换算成24时记时法。

4、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在安排时间计划表时,有的学生填写的时间和相应的活动不合逻辑。

三、原因与改进措施

1、三年级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在学习上,还未养成细心、严谨的学习习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读题,读完整题目的好习惯,更要培养学生养成做完题后认真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联系生活经验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生活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3、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逐渐培养学生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分析

由于本单元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本次练习在各种类型的题目上错误率都很高。第一部分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列钟面时间时,学生有的没有看清图上的时间情境,有的对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还有点混淆。填一填中, 2分=( )秒 ,5时=( )分,8时=( )分 ,9分=( )秒 这几题错误率较高,有计算错误的,也有弄不清时分秒时间进率的。解决问题相对来说做得还可以。

单元评价:

一、本次练习的总体情况

三(3)优秀42人次,良好8人次,及格1人次,不及格1人次。

三(4)优秀45人次,良好7人次,及格1人次,不及格1人次。

二、本次练习主要成绩与不足

成绩:

1、学生对于24时记时法的基本原理初步能够理解,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1天中的不同时刻,能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转换。

2、学生能根据24时记时法及相关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基本理解开始、结束、经过之间的数量关系。

3、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通过交流,学生能反思并评价自己近阶段的学生情况和不足之处。

不足:

1、学生在看图写时间的练习中,不能根据情景图填写出正确的时间,部分学生甚至不能很好的认识钟表。

2、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计算经过时间中,对于稍复杂的练习,学生没有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就直接去计算,出现了用开始时间去减结束时间的情况,甚至有同学产生了减法的计算错误。

3、在单位换算一题中,学生错误的比较多,对于各种单元的换算学生已经有点生疏了,部分同学在换算过程中还丢三落四,常常漏0,还有部分是计算的错误。

4、对于最后一题的时间安排表,学生没能很好的读题,没有把时间安排到下午的五时,更有学生没有用24时记时法去填写安排表。

三、原因与改进措施

1、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观察生活的习惯,没能很好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时间的变化与事物的变化是有关的。

2、平时未养成认真、仔细的反复读题的习惯,常有学生读题只读一半,就开始动笔做了。今后应多多指名学生读题,读完整的题。

3、在计算经过时间的过程中,特别是计算几时几分减几时几分,学生计算不是很熟练,但是部分学生还硬要口算。以后应多多督促学生对于稍有难度的计算用竖式计算。

4、平时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题意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习惯,改掉部分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家长的坏习惯。

5、平时对于学生的作业应限制时间,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发现有学生来不及完成,脑中还没有时间观念。

四、试卷分析

1、对于本次练习的第一大题,学生没能很好的根据情景图去分析,填写正确的时间,错误比较多。

2、本次练习的第三题,单位的换算,学生已经有所遗忘了,也是错误率较多的,不是计算的错误就是单位进率的的错误。

3、对于解决问题,大多学生错在了第三题,学生在计算之前,没有将下午2时换算成14时。

4、本练习的最后一题,学生在填写安排表时,由于题目要求注意点较多,没有填写完成。对于表中的起止时间学生没能很好的理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