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相同点;能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难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
师:正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形,小正方形若干个。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三角尺,剪刀,小正方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1、 猜信封里装的是什么图形。
(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2、 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学习新课。
1、 说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2、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1) 设疑:为什么我们有时我们会把长方形看成是正方形呢?是我们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
(2)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折一折并思考问题:
1、长方形有( )条边,( )相等,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条边,都( ),有( )个角,都是( )角。
(3)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3、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四条边的名称。
教师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演示,如何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正方形?
让学生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2、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之间完成。
让学生演示。
3、想想做做第3题。
照题目剪出图形,说说是不是一个正方形,并说说为什么。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动手操作(两个或小组)
教师检查。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估计,然后动手量一量,并填在括号里。
教师检查。
6、想想做做第6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通过用直尺量知道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7、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动手画,一位学生上来画。
让学生说说上来的学生画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
(以上面的填空为主)让学生说说长方形和形方形的特点。
板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名 称 特 点
长方形 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4条边,四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相同点: 都有4条边,都有4个直角。
课前思考: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教师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这样他们的操作就有了更明确的目的。虽然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之前都认识过,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不会自己去总结,所以,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图形充满了兴趣,学习的效果很好,气氛非常活跃。
首先通过用猜的形式,让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通过观察、提问的方式,一下子就让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了解找到了目标。在这个引导下,学生就开始小组合作去研究它的边和角的特征。像四条边和四个角这类较简单的问题他们总是能很轻松的就认识到。而我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不同点,也就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这才是最关键的。
对边这个概念,我在课前就已经作好了铺垫,从面对面引出相对的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很形象地体会到对边的含义。学生在发现了对边相等后,我还让他们去证明,可以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去证明,这样就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灵活化,也使得他们对知识更加充满了疑问及兴趣。在后面讲到角的特征时,我也让他们去证明。在长方形的特征都研究过后,我就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研究正方形的特征,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学生研究起来很方便,更主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种学习的乐趣。
最后让学生用小正方体拼大正方形,做了5个小试验,学生全情投入进去,然后再从一些数据中找出规律,使得他们学得很开心,又使知识得到了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学习应该是儿童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儿童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本课我首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为了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经历了观察、实验操作、合作研究、说理辨析等活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其次,在教学中,对每个学生的合理想法我都给予了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主动发展的动力的目的。再次,这节课我力求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学生轻松愉快的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获取了知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里的思维的灵活性,它能让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组成的名称有点混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表象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都能大致看出某个物体的形状,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先把学生已经知道的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一一罗列出来,然后在请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自己发现这些特点,更能加深他们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其次让学生用我们验证出来的结果去判断怎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怎样的是正方形,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些特征的运用。从课后的作业发现学生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有部分同学出现了错误,说明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特征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今后要加大练习。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要记透
如何做一位善思型的教师
文科班数学高分有“秘笈”
二年级数学老师2017学年工作计划范文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攻略
数学学不好的三大情况及解决办法
高考文科生学习数学方法
高考数学命题难点方法指导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人教版新课程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数学备考全方位攻略
高考数学备考的妙招
文科生数学如何学
高考解答数学题的方法分享
高考文科生如何学好数学?
高考文科生学好数学的要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年中考数学基本定理总结3
如何轻松应对高考数学备考
高考生如何最高效率复习数学?
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数学期中试卷内含答案
17年中考数学基本定理总结2
提高数学做题速度的窍门
学好高考数学的方法
高考数学备考:把握学科特点
高一新生如何度过高中数学学习适应期
数学复习战略
提高数学分数要从基础思维能力着手
如何应付好数学考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