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3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是多少3

2015-12-04 收藏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5课时:周长是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周长和周长计算的方法。

难点:能再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一根线、长3厘米和长5厘米的小棒各4根、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实际操作进步来认识周长的含义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围一围。

1、拿出一根线,围成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2、指名说说你围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量最方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将围成图形的那段线拉直量最方便。)

三、摆一摆。

你能选出几根小棒摆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吗?

学生自己操作或同桌一起操作,注意摆出的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问:你是怎么摆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的摆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 用4根长3厘米的小棒拼。

2、 用4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

3、 用2根长3厘米和2根长5厘米的小棒拼。

4、 用这8根小棒拼。

四、拼一拼。

用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让学生两人一组拼。

选择几种,算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

你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五、量一量,再算出图形的周长。

1、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出示)你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周长吗?(学生交流方法)

2、学生独立量一量,并算出图形的周长。

3、你量了几条边?是不是每条边都要量?说说它的周长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4、你有不同的算法吗?如果有,请说说想法。

六、估一估。

同学们可真聪明,通过围、摆、拼、量求出了不同图形的周长,老师手里的这块手帕你能估计它的周长吗?

1、 估计手帕的周长

1)指定几个学生估计,记下数据。学生将自己估计的数据记下。

2)谁估计得对呢?你有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吗?(学生交流方法。)

3、指名量手帕边长,全班一起计算周长。

你还想估计哪些物体的面的周长呢?自己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吧。

2、 交流估计课桌面的周长。

指名交流。

七、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说说。

板书设计:

周长是多少

1、 用一根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线的长度。

2、 用几个小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和大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课前思考:

这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开展。本次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在活动前让学生准备好响应的材料,并合理进行分工,这样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课后反思:

在互动共享教学模式下的数学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研究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在开放型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共同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共同分享获得知识后成功的喜悦。这节数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并产生需要画一画草图的方法帮助解题的需要,为抽象的解题作了铺垫。尤其是在摆一摆和拼一拼这两项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自己独立地摆出自己想象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把课堂逐渐开放。并在拼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在比较中寻找规律。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的环境以及实践能力得以实现的空间。

课后反思:

本课是实践活动课,主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进一步明确周长的含义,并能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也弄从中发现许多新的知识。在本节课前,我也准备了大量的教具,试图让学生能充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学感兴趣的知识,加深对这一单元知识的印象,巩固他们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并延伸出了学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在操作、解题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

课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是: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从而拓展空间与图形学习的背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本堂课学生通过用小棒搭一搭,用小正方形拼一拼,用线围一围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等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促进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学生虽然会借助学具摆正方形和长方形,但在做练习时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情况不太好。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