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补充练习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补充练习

2015-12-04 收藏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6课时:第六单元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角的基本特点,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丰富对显示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会解决与正方形、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一、导入。

既然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单元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练一练。

二、填空。

1.长方形有( )条边,( )边相等,有( )个角,都是( )角;正方形有( )条边,( )边相等,有( )个角,都是( )角;平行四边形对边( )。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

3.一个正方形周长72厘米,它的边长是( )

4.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少3厘米,它的周长是( )

5、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90厘米,在它的四周钉一圈金边,金边的长度是( )厘米。小明准备了金边3米,够不够?( )。

要求金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6、王芳沿长60米、宽30米的场地跑步1圈,跑了( )米。

沿着什么图形跑了1圈,跑的米数就是什么的长度?

7、用两根长都是80厘米的铁丝分别围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长方形的长可以是( )厘米,宽可以是( )。

8、将长40厘米、宽24厘米的白纸对折,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也可以是( )厘米。

三、判断,在()内对的打,错的打(12分)

1.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 )

2.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周长是7厘米. ( )

3.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周长是24厘米. ( )

4.长方形的周长是60厘米,长18厘米,宽是42厘米.( )

四、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12分)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4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米.

①12 ②24 ③32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64米,它的边长是( )米.

①16 ②128 ③256

3.边长是15厘米的正方形周长比长2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

①长10厘米 ②短10厘米 ③短150厘米

4.一个长15厘米的长方形,它的周长是50厘米,它的宽是( )厘米.

①35 ②10 ③20

五、应用题(40分)

1.一块正方形手帕,边长40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长方形篮球场,长39米,宽14米,周长是多少米?

3.一段长6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为12米,宽为8米,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米?

5、教室地面的周长是36米,宽是8米。你能计算出教室的长是多少米吗?

6、小明有一张长27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他用这张纸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7、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30毫米,宽都是15毫米。

(1)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画出这个正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

(2)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画出这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

比较这两种拼法,再比较它们的周长。

8、小刚准备用240厘米长的装饰条做一个长80厘米、宽32厘米的镜框,够不够?

9、有一张长12厘米、宽5厘米的纸,现在准备把它裁成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纸,怎样才能使分成的小长方形纸最多?画出来。

10、 将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剪成同样大小的四个小正方形。如下图,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课前思考:

安排了这一单元的补充练习,教师精心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否正确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否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能否解决一些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当然,还安排了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提高学生解决难题的信心。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本单元的补充练习课,通过一些典型题目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拔高练习。特别是如何求出比较复杂的、有变化的图形的周长,关键是让学生能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可以借助画草图的方法进行解题,这样,学生能将抽象的题目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图形进行解答。但这种草图要和题目要求的画图相区别,主要是具体线段的长短。可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平面图形又比较抽象,这样学生做图有一定的困难,不会合理地使用学习工具,也不能很明白地将题目转化成所要的图形,这样给学生的解题带来了阻碍,但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段地锻炼,提高。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是对学生这一单元学习的巩固,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做进一步的讲解,同时也让学生多多接触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相关练习,开拓学生的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本次练习基本包含了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及难点。从学生练习的整体情况来看,对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已经熟悉,也能运用这种特征去解决相关的周长计算问题,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理解的不够,常有学生只加一条长和一条宽,而对于一些稍有难度的练习,学生还未能很好的独立解答,需要老师帮助分析题意,指导解决方法。学生对于拓展性的练习解决起来比较费力。

课后反思:

经过几次作业和练习的情况看,本单元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对较难解决的图形问题缺乏一定的理解力,即使同样的题目讲解好几遍,还是有学生不理解。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肤浅理解是造成错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症结。学习周长概念时,教材让学生指认的几乎都是单个图形的周长,对组合图形的周长则没怎么涉及。缺乏丰富的表象作思维支撑,周长的概念并未清晰有力地嵌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再者,学生学习长度概念时,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两条线段合在一块的长度等于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学生很容易由此迁移出一个错误观念: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而且这样的观念一下子还改不掉,遇到较难的题目时,思维就开始紊乱。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