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实录及反思

2015-12-04 收藏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预设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1.介绍园区欣赏金鸡湖景色沿边线走一圈。板书:边线

2.来到二实小,指出足球场的边线。

3.宿舍门牌的边线。

【周长】

1.老师指数学书封面的边线,老师示范,学生跟着老师摸一圈

2.请同学摸一下其他物体的边线。(数学书,文具盒,黑板等)

3.完成书62页/2上描出每个图形

【课 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研究周长。板书: 周长

【活动一】

1.出示:树叶 硬币 名片 用直尺能直接测量哪个物体的周长?

2.学生测量名片的周长。

3.p61试一试

4.P62页想想做做4

【活动二】

测量树叶、硬币的周长

【应用】

1.讨论:如何测量金鸡湖、足球场、门牌的周长。

2.数学小知识:测量地球的周长。

3.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周长

执教: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单国红

一、课前谈话,创设情境。

师:你知道单老师来自哪里?

生:苏州。

师:苏州的工业园区,现在单老师带着大家到那里游玩一下。(欣赏苏州工业园区景色)

师:苏州的金鸡湖是苏州有名的湖泊,比杭州的西湖还要大,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

看(出示金鸡湖景点地图,有水巷邻里、城市广场、湖滨达大道、金鸡湖大桥、现代广场、国际博览中心、望湖角、金鸡墩。)

师:你想到哪里去游玩?

生说景点名称,师点击介绍景点情况。

二、认识周长。

师:金鸡湖的景点很多,你怎么走可以一个不拉?

生:可以绕着它的边走。

师:(电脑勾勒金鸡湖的边)这就是金鸡湖的边线。我们学校在金鸡湖的东边,一起去看一看。(出示操场画面)这是我们学校的的操场。你能指出足球场的边线吗?

(生指出足球场的边线。)

师:足球场里面还有很多线,也是它的边线吗?

生:不是。因为这些线在周长的里面。

师:再一起到宿舍去参观。这是命名为玲珑湾的房间,它的边线在哪里?

(生指出房间门牌的边线。)

师:刚才我们到操场、宿舍找到了一些物体的边线,其实物体表面都有它的边线。拿出你的数学书,你能指出它的边线吗?

(学生指数学书的周长)

师:三角尺有边线吗?

(学生指三角尺的周长)

师:生活中其他的物体你也能找出它的边线吗?

(学生指铅笔盒、桌子、黑板、横幅、窗户、贴花纸、电灯的边线。)

师:看来物体的表面都有边线。我们把它们画下来看,这些图形有边线吗?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请你选两个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描出它们的边线。

(学生在作业纸上描。)

师:谁愿意把你描的边线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所描物体的边线。)

师:物体表面它一周的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几条边的长度?

生: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指它四条边的总长。

师:那么这个半圆形的周长是什么呢?

生:半圆形的周长是一条横线和一条曲线。

师:梯形的周长呢?

生:四条直直的线。

师:这个房子的周长呢?(生答略)

师:这个脚印的周长呢?(生答略)

三、测量周长。

师:(边说边出示)老师带来了一张名片、采来的树叶、一个硬币,它们的周长分别是什么?(生分别指出三个物体的周长)

师:你认为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呢?

生:名片的周长长一些,硬币的周长最短。

师:文具盒中有测量周长的工具吗?拿出来看看,你认为用这些工具最容易测量的是哪一个周长?

生:名片的周长最容易测量。

(学生四人小组,量出老师名片的周长。)

生1:我们一组先量长度是9厘米,宽度是5厘米,9加5等于14,有两条长和两条宽,就是28厘米。

师:(边指边说)他们通过直尺量出了这条边是9厘米,这条边是5厘米,然后再算出周长。

生2:我们一组计算方法不同,先量长两个9厘米,宽两个5厘米,就是28厘米。

师:他们也是只测量了两条边的长度,然后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测量4条边的吗?

师:请你测量出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出书上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怎么得到的?

生1:三角形的周长是13厘米,先算出长的边,标上去,是5厘米,这条边4厘米,这条边3厘米,合起来算出是13厘米。

生2:他算错了,5加4加3是12。

师:四边形的周长呢?

生1:最长的边是3厘米,最短是1厘米,上面也是3厘米是7厘米。

生众:错了!

生2:它有4条边,3加3加2加1是9厘米。

师:哦,少算了一条边,周长应该是围成它一周的四条边的长度。

师:下面老师给你一些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请你用合理的方法算出来它们的周长。

(出示一些标注各边长度的图形

○1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加5加6。

生2:5乘2加6

生3:把6比作5,3个5是15,加上剩下的1是16。

○2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1:周长9厘米,3乘3是9厘米。

生2:3加3加3是9厘米。

生3:2乘3加3是9厘米。

○3平行四边形:3厘米、3厘米、4厘米、4厘米。

生1:4加4等于8,二三得六,合起来是14厘米。

生2:两个3加4等于14(厘米)。

生3:3加3加4加4。

生4:三四十二,加退掉的2是14。)

师:刚才我们通过测和算的方法得到了一些物体的周长(板书:测和算)。那么这两个物体你为什么不能用直尺测量周长呢?

生1:硬币是圆的,直尺不是圆的。

生2:可以量直径。

师(惊讶状):都知道直径了!

生3:量时做记号,就可以了

师:看来有的同学想出来了,要把这些弯弯曲曲的线变成直的线,然后再测量就可以得到它们的周长了。

师:可以用他们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的好办法,从中挑选一个(硬币和树叶)小组合作测量出它的周长。

(小组活动)

师:哪些同学是测量的硬币的周长的?介绍一下?

生1:因为硬币很薄,我们把它摁在桌上,一个同学用线围它的边,再拉开是7厘米5毫米。

生2:我们也是量硬币,用另一种方法,把线围一圈再用剪刀剪断。

师:有没有同学量的是树叶的周长?

生1:把树叶对折,是两个这条边的长,量出一个就可以了。

生2:用线绕树叶,是16厘米5毫米。

师:除了用围的方法(板书:围)可以帮助测量硬币的周长,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疑惑状)

师:其实还可以用滚的方法(板书:滚。)。(教师教滚的方法:在硬币上作好记号,滚到那里停下来。学生用滚的方法试一试。)

四、周长测量的实际运用。

师:通过滚动的方法、围的方法,可以得到这些物体的周长。那么刚才我们认识了足球场的周长、门牌的周长、金鸡湖的周长。你认为用怎样合理的方法可以测量它们的周长呢?

生:门牌号用线绕一下线,再量。

生:足球场用尺量。

师:要用很长的尺量,用怎样的尺呢?

生:卷尺!

师:金鸡湖更大,它的周长怎么测量呢?相互讨论讨论,看哪一组的方法好。

生1:我们用卷尺量,作记号。

生2:金鸡湖弯的,我们可以量。

生3:我们走一步是1米,只要看走几步,就知道了。

师:这是一个好办法,数学上叫步测。

生4:我用真实的方法来测量。不是数学方法。我只要问一下那里的人。

生5:我只要去看一下路牌,上面会有多少米。

师:要测量比较大的物体的周长看来比较困难。但是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数学家测量了地球的周长。你想知道他是谁吗?

师: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就有一数学家叫埃拉托斯芬(结合电脑演示介绍)。

师:生活中很多时候都要测量物体的周长。比如说,花坛的周长、手绢的周长、跑道的长师:还有爸爸妈妈带我们到商场去买衣服、裤子,要测量

生1:胸围。

生2:还有腰围。

师:谁来演示一下?(生上台操作演示)哦,这样就得到了他的腰围。

师:这两天我们最关心的就是神舟六号。(出示神六轨道图片)它飞行的轨道一周长是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有了新的突破。我们要把基础打好,长大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下课!

说课 反思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单国红

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对于周长的教学应在学生探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密切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图形,通过观察与积累,充分感知什么是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同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围、量、算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彼此交流,测量、计算一个图形周长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活动中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发展数学思考,并为下面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研究进行准备。

说目标:

1. 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说教法:

一、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结构,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数学理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游览金鸡湖为主线,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游览金鸡湖切入口,认识物体表面的边线,从而引出周长。接着,通过指现实中有关周长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此同时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围一围、滚一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求名片、树叶、硬币周长的方法,活动前提供一些材料,在教师地适当引导下学习数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三、在练习设计上,注意开放性和实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这个主要体现在以量、算为主要地数学方法,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其次测量周长方法上,也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滚、绕的方法重在得出,不求严密、规范。并要求学生进行拓展,如测量金鸡湖的周长等,同时引入古希腊科学家测地球周长的小知识,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最后联系神舟六号的发射成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意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