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4
收藏
[案例]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的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从略)
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沿着篮球场的边线走一圈,走了多少米?
生2: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3、自己动手算一算。
4、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
5、全班进行交流。
生1:28+15+28+15,我是一条一条加起来的。
生2:28+28+15+15,我是二条长加上二条宽的。
生3:282=56(米) 152=30(米) 56+30=86(米),我二条长是用乘法算的。
生4:28+15=43(米) 432=86(米),我上台来说明,指着图说出来。
师:你喜欢哪种算法?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呢?
6、试一试:一条正方形的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1)学生试做。
(2)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做法。
[反思]
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研究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观察、思考、计算、讨论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并掌握的。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自己来选一选,来感悟体验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好,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实现算法的优化,有利于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直接放给学生试做,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发现、探索、研究的机会,体现了数学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公开课《前后》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乘除混合计算》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快乐成长》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
融合专业需求中职数学教育策略
农村初中数学教育现状和对策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导学案设计习题答案
一年级下册《用七巧板拼图形》说课稿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 》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倍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节约用水 第1课时》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平移和旋转》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3认识几分之几》导学案设计习题答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7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导学案设计习题答案
听课反思 教学大扭转:变“教知”为“练能”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倍数认识(一)》导学案设计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体会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体会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复习用两位数乘、除》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2 多彩的“分数条”》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吃西瓜》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倍的意义》教案
互联网数学教育工作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积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反思体会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